|
摘要 科研众包(crowdsourcing)是当代科研活动的一种新方式,它通过互联网聚集全球科研人员的智慧,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共同解决科研难题。科研众包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在2009年通过众包,成功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发表文章时采用了集体署名“博学者”(D·H·J Polymath)。他后来启动了“博学者项目”,将更多新问题放在网上。2014年启动的“博学者8号”是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问题,由数学家陶哲轩主持协调,邀请更多的人参与改进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得到的突破性结论。
科研众包通常在科研社交和众包网络平台中进行,这些平台起着类似于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它们主要由科技和经济都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的企业、科学家创办,规模较大的众包平台有“新励(InnoCentive)”、“嘎嘎叫(Kaggle)”、“你的喝彩(YourEncore)、”“科学交易(Science Exchang)”等,中国的科研众包平台是“易科学”。
经过多年稳健而缓慢的发展,目前的科研众包平台大致有以下几种运行模式:(1)由原来的大型科技型企业的交流平台逐渐发展而来。InnoCentive创办于2001年,最初是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的一个生物和化学领域研发供求平台。经过多轮的融资,领域扩大到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等。科研人员作为难题的解决者在平台上注册,大公司作为难题的提出者在平台上发布难题。解决者提交的解决方案得到认可,就能得到数量不等的现金奖励。(2)以科研社交平台为基础搭建众包平台。Kaggle平台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分析师的交流社区,同时也悬赏数据分析的任务。平台对数据分析师免费开放,而对悬赏任务者收取服务费。同时,平台还对一些超难的数据分析提供咨询匹配服务,将社区中排名靠前的分析师作为候选者推荐给悬赏方。(3)由退休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众包平台。YourEncore组织的是从业年限长、技术职称高、有大量时间和旺盛精力、已经退休的技术专家、发明家、企业家和临床医生,他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些渴望研发出创新消费品的大型企业。(4)科学实验外包社区。在Science Exchange的平台上,科研人员发布实验外包需求,当在线的科研机构报价后,选择最合适的合作者。该平台的优势是,美国排名前100名高校中的很多科研机构都在此提供服务。中国的易科学(EasyScience)与此类似,是一个科研仪器共享和科学实验的服务平台。(5)慈善基金会或政府众包平台。盖茨基金会的“探索大挑战(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项目从2008年开始,定期提出特定主题,鼓励来自全球各个地区、各个学科、不同年龄的个人或组织申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联赛实验室(Tourmament Lab)”和跨部门网站“Challengegov”,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邀请专家学者为技术和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科研众包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它正在给原本我们熟悉的科研活动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冲击和变化:(1)将会扩大科研人员的队伍,使那些游离在科研机构之外的大量所谓“民间科学家”也能从事科研工作;(2)将会打破学科间的严格界限,使得跨学科的科技人员更容易聚合在一起,共同解决难题;(3)将会改变科研的组织模式,通过外部创新的引入和竞争,促使内部创新提高效率;(4)将会改变科研人员的工作方式,特别是那些能力强的、退休的科研人员能轻松找到一份兼职工作;(5)将会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特别是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先进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6)将会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增大技术成果交易机会,使得科技、商业、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快捷。
科研众包的实质是让更多人(不管是为了财富、名声还是乐趣)参与科研活动,是依托互联网的微创新、万众创新。可以预测,会有更多的科研众包平台在中国出现,也会有更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加入到国内外的众包平台中。同时,科研众包究竟将如何深刻影响国家科技体制、政府科技管理如何应对和适应它带来的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
|
收稿日期: 2014-06-04
|
[1] |
胡丽娜. 中国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模拟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1-8. |
[2] |
肖小溪, 甘泉, 蒋芳, 李晓轩, 程燕林. 保障第三方科技评估独立性的核心要素及其操作性定义[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9-15. |
[3] |
马波, 何迎春. 科技人员强制转化闲置职务科技成果的地方立法不足及完善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16-24. |
[4] |
黄庆桥. 基础与应用之辩:李政道与杨振宁对中国科技战略的不同观点及现实意义[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25-32. |
[5] |
魏婕, 安同良.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创新驱动[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33-40. |
[6] |
丰静, 王孟钧, 李建光. 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协同治理框架——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41-49. |
[7] |
范德成, 李盛楠. 产业技术创新环境动态综合评价——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50-59. |
[8] |
李伟, 海本禄. 基于创业资源需求认知差异性的孵化器干预行为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60-68. |
[9] |
黄剑锋, 章晓懿. 中国智慧养老产业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与技术路线图模型[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69-79. |
[10] |
孙晋云, 于明超, 韦朕韬. 制度环境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80-87. |
[11] |
王卓, 王宏起, 李玥. 能力-治理视角下网络结构对技术能力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88-95. |
[12] |
孙楚, 曾剑秋, 董豪. 价值共创视角下基础通信企业转型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96-106. |
[13] |
白旻, 王仁祥.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影响企业持续创新[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107-115. |
[14] |
朱浩, 李林, 何建洪. 政企共演视角下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116-125. |
[15] |
刘佐菁, 陈杰, 余赵, 陈敏. 创新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湾区经验与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 126-1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