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其收敛趋向分析——基于工业信息化与信息工业化视角
张辽1 ,王俊杰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Measurement on Integration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Convergence Trend
Zhang Liao1 ,Wang Junjie2
1.School of Economics,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2.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摘要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基于两化融合新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DEA-Bootstrap和协调发展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2006—2015年两化融合水平进行多个角度的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不仅总体呈现了东部高,中西低的静态梯状分布特征,而且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中西部地区间的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并不存在绝对收敛态势,但是不同区域最终会以不同的收敛速度趋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关键词 :
两化融合 ,
制造业 ,
协调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connot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e input-output perspective.It used factor analysis,DEA-Bootstrap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model to measure the integration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6 to 2015.The study finds that integration level not only shows the static ladder distribution which is high in east and low in west of China,but also show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in three regions. In addition,there is no absolute convergence betwee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but different regions would eventually converge at different rates.
Key words :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nufaturing indust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 2017-07-07
基金资助: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浙江省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创建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2018C35001),浙江省经济社会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云制造模式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X2017011)。
作者简介 : 张辽(1984-),男,河南光山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两化融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引用本文:
张辽,王俊杰. 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其收敛趋向分析——基于工业信息化与信息工业化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5): 32-40.
Zhang Liao,Wang Junjie. Measurement on Integration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Convergence Trend. , 2018(5): 32-40.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lt.org.cn/CN/Y2018/I5/32
[1] 周宏仁,徐愈.中国信息化形式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J] .信息化建设,2009(4):9-12. [3] 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指标和方法[J] .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4] 曹学勤,郭利.关于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J] .上海信息化,2012(2):18-21. [5] 周剑,陈杰.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9):2251-2263. [6] 张玉柯,张春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综合评价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39-43. [7] 魏明,李星辰,邱钰茹.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比较分析[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4(1):103-110. [8] 刘力强,冯俊文.我国区域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125-129. [9] 张亚斌,金培振,艾洪山.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分析——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测度与比较[J] .财经研究,2012(8):96-108. [10]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 .经济研究,2012(1):4-16. [11] 陈小磊,郑建明.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J] .情报科学,2012(4):510-513. [12] 汪晓文,杜欣.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测度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8-97. [13]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7):21-28. [14] 李琳,李宁,王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时测度研究[J] .情报科学,2013(5):108-112 [15] 杜传忠,杨志坤.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4-97. [16] 顾先问,冯南平,张爱萍.我国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计量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15(5):41-47. [17]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8] O′DONNELL C,RAO D,BATTESE G.Metafrontier frameworks for the study of firm-level efficiencies and technology ratios[J] .Empricial economics,2008,34:231-255. [19] 支燕,白雪洁,王蕾蕾.我国“两化融合”的产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基于2000—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J] .科研管理,2012(1):90-95.
[1]
高舒锐, 孟卫东. 高技术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创新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9): 111-120.
[2]
许庆瑞, 陈政融, 吴画斌, 刘海兵. 传统制造业企业战略演进——基于海尔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8): 52-59.
[3]
龚广祥. 用地成本上涨会倒逼企业创新吗?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8): 77-86.
[4]
刘慧岭, 凌丹.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价值链分布的视角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7): 84-95.
[5]
陈如洁, 张鹏, 杨艳君. 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7): 96-106.
[6]
马立平, 鲍鑫. 文化制造业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7): 107-112.
[7]
吕希琛, 徐莹莹, 徐晓微. 环境规制下制造业企业低碳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基于小世界网络的仿真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7): 145-156.
[8]
汪卢俊, 韩瑜, 马金红. 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5): 2-9.
[9]
凌丹, 刘慧岭, 肖德云. 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5): 35-45.
[10]
李君,成雨,窦克勤,邱君降.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现状与制约因素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4): 68-77.
[11]
葛鹏飞,黄秀路,王泽润. 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程度测算与差异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4): 78-83.
[12]
童纪新,徐倩,李莹. 基于五大空间布局的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评价与测度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4): 84-92.
[13]
宋歌,林子欣. 制造业新建企业区位选择——来自284个地级市的微观数据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4): 93-102.
[14]
王秀婷,赵玉林. 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增长及异质性考察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2): 44-53.
[15]
杜新建. 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2): 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