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研究20年:一个系统性分析
丁依霞, 郭俊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E-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Ding Yixia, Guo Junhu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摘要 系统梳理电子政务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反映学术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也对实践活动起反思和指导作用。本文基于5W1H1P分析框架,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过程、创新原因、创新绩效、创新地点和创新历程7个方面对该领域的243篇CSSCI文献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由此勾勒出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研究的基本图景。总体来说,20年来学者们关于电子政务服务创新不同层面的研究不仅为更好理解政府创新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解读和分析,同时对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
电子政务服务 ,
政府创新 ,
系统性文献综述 ,
5W1H分析法
Abstract :Figuring ou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e-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in China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but als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Taking 243 CSSCI articles as a sample,this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from seven aspects including subject,content,process,cause,performance,place and time,and then drew a research framework.In general,scholars' different researches on e-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not only provid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but also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practice of digit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
E-government service
Government innovation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5W1H analysis
收稿日期: 2020-04-10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电子政务平台的公共服务模型与实证研究”(10BGL098)。
作者简介 : 丁依霞(1992-),女,浙江嘉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务服务创新。
引用本文:
丁依霞, 郭俊华. 中国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研究20年:一个系统性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21(1): 44-54.
Ding Yixia, Guo Junhua. E-Government 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2021(1): 44-54.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lt.org.cn/CN/Y2021/I1/44
[1] HU G,SHI J,PAN W,et al.A hierarchical model of e-government service capability:an empirical analysis[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4):564-572. [2]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E-government survey 2020:digital government in the decade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20. [3] 罗百辉,陈勇明.生产管理工具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李杨,陆和建.基于5W1H分析法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政社合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24-31. [5] 崔智敏,宁泽逵.定量化文献综述方法与元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9):166-168. [6] 张玉磊,郑奕,罗嘉文,等.基于系统性文献回顾法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5):83-91. [7] TRANFIELD D,DENYER D,SMART P.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evidence-Informed management knowledge by means of systema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14(3):207-222. [8] 王咏,胡广伟.服务主导逻辑下的电子政务服务——概念模型、关键要素及特征分析[J].现代情报,2018,38(5):17-24. [9] 逯峰.广东“数字政府”的实践与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18(11):55-58. [10] 石亚军,吕勇.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强化监督深化改革的可预期性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9(12):10-15. [11] 马亮.中国农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J].电子政务,2018(5):74-84. [12] 马亮.政务短视频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电子政务,2019(7):2-10. [13] 李晓方,孟庆国.政务服务O2O:模式比较与最佳实践[J].电子政务,2018(11):59-68. [14] 王法硕.地方政府创新执行主体如何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效果——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电子政务,2019(2):72-81. [15] 张望,张毅.基于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电子政务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6(9):150-152. [16] 翟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理论演化与实践探索:从业务上网到服务上网[J].电子政务,2018(12):80-89. [17] 张锐昕,王玉荣.中国政府上网20年:发展历程、成就及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43-50+168. [18] 王芳,王俊平.移动政务服务模式及其SWOT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3):125-129. [19] 韩娜娜.中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生成逻辑及模式——基于31省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9,12(4):82-100+191-192. [20] 谭海波,范梓腾,杜运周.技术管理能力、注意力分配与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一项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J].管理世界,2019,35(9):81-94. [21] 何艳玲,郑文强.“回应市民需求”:城市政府能力评估的核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6):56-65. [22] 马亮.政府创新扩散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发展——基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117-124. [23] 贾聪聪.“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国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探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8):60-66. [24] 汤志伟,张龙鹏,李梅,等.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的调查分析[J].电子政务,2019(7):79-92. [25] 翟云.重塑政府治理模式: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中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6):128-132+191. [26] 李云新,于业芹.省域“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机制与政策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J].电子政务,2018(3):81-91. [27] 翟云.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探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31-135+164. [28] 苏忠林,翁彬,王亚飞.“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7):21-25. [29] 汤志伟,郭雨晖,翟元甫.社会-技术框架下的政务服务在线办理能力探究——基于334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9(1):37-44. [30] 马亮.政务服务创新何以降低行政负担:西安行政效能革命的案例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2):4-11+126. [31] 司文峰,胡广伟.“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共创概念、逻辑、路径与作用[J].电子政务,2018(3):75-80. [32] 朱春奎,李文娟.电子政务服务质量与满意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1):60-64. [33] 杨雅芬.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69-74. [34] 杨慧,易兰丽,孟庆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39-44. [35] 胡广伟.电子政务服务能力测评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0(9):26-31. [36] 王益民.2018年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8(8):51-55. [37] 陈明亮,徐继升.政府电子服务使用意向决定因素实证研究——以企业网上纳税系统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08,22(4):25-29. [38] 宋伯朝,孙宇.北京市在线公共服务用户接受度的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5(11):90-98. [39] 郭俊华.公众接受政府门户网站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48-56. [40] 李洁,郭雨晖,韩啸.“互联网+政务服务”何以提升公众采纳行为?——一项整合模型研究[J].电子政务,2019(8):103-116. [41] 钱丽,王永,黄海,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模型的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0):141-146. [42] 高云,钱蔚蔚.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公众体验量化模型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5(6):22-27. [43] 陈振娇,徐芳俐,顾媛,等.G2C电子政务服务质量促进用户持续使用的机制——方法目的链视角[J].情报科学,2017,35(9):90-95. [44] 张延林,谢卫红,吴学雁.基于归因理论的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7):1088-1094+1104. [45] 陆敬筠,仲伟俊,朱晓峰.电子政务服务公众参与模型及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8):1247-1252. [46] 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