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研发基础性经费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郭涵宇1 , 肖广岭2
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2.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Research on the Basic Fund of R&D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Guo Hanyu1 , Xiao Guangling2
1.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摘要 本研究基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2019年版《科学技术指标》及《用于论文产出研究活动的资金及人员体制》等研究报告,通过案例研究法与图表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日本高校研发活动中研发基础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在日本各类高校中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基础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的合理比例关系问题。从日本经验出发,阐述中日高校研发活动的社会条件,特别是在研发基础性经费支持力度上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高校应提升研发基础性经费比例,使之保持与竞争性经费的合理平衡。
关键词 :
高校研发活动 ,
研发基础性经费 ,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Technology,and Academic Policy Institute's 2019 edition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and“Funds and Personnel System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on Output of Papers”.Through case study and chart analysis,it analyze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R&D basic funds and competitive funds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in Japan,and on this basis,analyzes the 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the basic funds and competitive funds.Finally,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Japan,it expounds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R&D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universities,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upport of R&D basic funds,and puts forward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enhance the proportion of R&D basic funds,so as to maintain a reasonable balance with the competitive funds.
Key words :
University R&D activity
Basic fund of R&D
Japa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
收稿日期: 2020-03-12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与中国的相关问题研究”(17BZX005),清华大学领军人才支持专项“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与内在机制研究”(W04)。
作者简介 : 郭涵宇(1990-),男,天津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研发活动的社会条件、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
引用本文:
郭涵宇, 肖广岭. 日本高校研发基础性经费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21(1): 166-175.
Guo Hanyu, Xiao Guangling. Research on the Basic Fund of R&D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 2021(1): 166-175.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lt.org.cn/CN/Y2021/I1/166
[1] 吴丹丹.中国高校研发活动的知识溢出机制和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5-10. [2] 柳孝.大学改革の検討状況について~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創出の活性化の観点より~[DB/OL].内閣府大臣官房審議官(科学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担当)大学改革担当室次長,2018:4-5.http://www.scj.go.jp/ja/member/iinkai/gakutai/pdf/siryo2402-2.pdf [3] 文部科学省の競争的資金制度[DB/OL].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12/houkoku/attach/1334685.htm. [4] 何培忠.日本科研经费的投入与科研资助体制[J].国外社会科学,2009(3):100-107. [5] 周程.社会环境对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井喷”的贡献[J].科学与社会,2019(4):25-26. [6]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術指標2019[R].东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2019:1-3,53-59. [7]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術指標2018[R].东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2018:1-2. [8] 郑彭年.日本崛起的历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21-425. [9] 杉本勲.科学史[M].東京:山川出版社,1982:452-472. [10] 日本国立大学运营费交付金情况:日本文部科学省[DB/OL].https://www.mext.go.jp/result_js.htm?q=%E5%9B%BD%E7%AB%8B%E5%A4%A7%E5%AD%A6%E6%B3%95%E4%BA%BA%E9%81%8B%E5%96%B6%E8%B2%BB%E4%BA%A4%E4%BB%98%E9%87%91%E4%BA%88%E7%AE%97#resultstop. [11] 伊神正貫,阪彩香,富澤宏之.論文を生み出した研究活動に用いた資金と人的体制[R].东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2017:4,12-14,23,36-39,59-64. [12] 周程.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出现“井喷”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6(12):128-133. [13] National Science Boar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R].Arlingt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8:1,459-460. [14] 肖广岭.从研发资源看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9):39-44. [15]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30-135.
[1]
庞祯敬, 蒋鼎汗. 客观知识的科技风险沟通作用真的失效了么——兼论转基因技术科普策略的选择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2): 144-153.
[2]
刘姣姣, 毛子骏, 徐晓林.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大数据企业个人信息泄露案例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1): 110-119.
[3]
解志韬, 王辰轩. 科研团队授权型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11): 137-146.
[4]
刘楠, 李海红, 何伟, 张霜, 王成程. 大科学工程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9): 26-38.
[5]
葛秋萍, 李文香.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6): 103-111.
[6]
孙艳艳, 苗润莲, 李梅, 张红. 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模式、路径和机制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6): 112-122.
[7]
卫新锋. 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治理模式的演变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4): 11-18.
[8]
岳素芳, 肖广岭. 网络组织视域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治理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3): 1-7.
[9]
朱英, 郑晓齐, 章琰. 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规律分析——基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实证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3): 166-173.
[10]
李艾丹. 科研团队创新网络的演进、偏好与仿真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2): 133-138.
[11]
肖广岭. 从研发经费及其制度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中美大学的比较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 1(2): 183-188.
[12]
陈馨旖, 黄振羽. 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参与主体演化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2): 156-163.
[13]
范建平, 连嘉琪, 吴美琴.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EBM-Windows模型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1): 113-122.
[14]
武汉大学创新型城市研究课题组.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基于西安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1): 132-135.
[15]
任志宽. 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机制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0):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