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49—2015年
封颖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bodied in China’s S&T Policies:1949—2015
Feng Yi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摘要 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从理论层面拓展跨学科解决环境问题的公共政策体系框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前沿。论文从公共科技政策对体现环境保护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视角切入,提出“科技政策体系这样一个非环境类的公共政策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的研究问题。通过对1949—2015年中国科技政策全时段、全样本量的政策文本的数据分析,得到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总趋势、历史分期、演变特征等研究结果:环境保护在科技政策体系中的内容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政策方向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论文力图在理论层面深化对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更好体现环境保护的理解,并在实践层面积累了全时段、全样本量的数据资源,包括首次估算出2001—2013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经费投入情况等,以期为未来优化环境保护在科技政策体系中的体现有所启示。
关键词 :
科技政策 ,
环境保护 ,
中长期科技规划 ,
科技计划 ,
公共政策
Abstrac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been a trans-displinary public policy issue on government agenda.The paper drew institution setup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China’s S&T policy from 1949 to 2015 in the way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data.It analyzed its general trends,historical periods,e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etc.The paper tried to explor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ackl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y a trans-sectional way,and to build up a full-time sample library of how China’s S&T policies promo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
S&T polic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ng-and mid-term S&T planning
S&T program
Public policy
收稿日期: 2016-12-29
基金资助: 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重点科技政策和计划动向分析研究”(ZLY2015151),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总体布局重点问题研究”(ZLY2015067)。
作者简介 : 封颖(1980-),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环境政策。
引用本文:
封颖. 科技政策体系体现环境保护的宏观演变格局研究:1949—2015年[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9): 5-15.
Feng Ying.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bodied in China’s S&T Policies:1949—2015. , 2017(9): 5-15.
链接本文:
http://www.zgkjlt.org.cn/CN/Y2017/I9/5
[1] 周光召.将绿色科技纳入中国科技发展总体规划[J].环境导报,1995(02):21-22. [2]李政道,周光召,牛文元.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3]万劲波,陈鹏.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谈: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J].世界科学,2004(03):17-18,24. [4]邓文碧.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发轫[J].中国发展,2001(01):33-38. [5]朱光亚.科学技术与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EB/OL].(2006-02-20)[2016-07-15].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8289/58294/58299/4123481.html. [6]甘师俊.关于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的汇报[J].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4(01):5-10. [7]蔡宁.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根源[J].环境导报,1996(05):1-4. [8]沈斌,冯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技术创新及其政策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8):52-55. [9]丁堃.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绿色创新系统的特征与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8(02):1-3. [10]梁立明.SPRU科研选题的词频分析与计量研究[J].科研管理,2003(03):97-108. [11]宋德勇,卢忠宝.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85-91. [12]朱敏.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对话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战略选择[J].新经济导刊,2011(12):36-42. [13]王作军,田茗萱.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科技政策:模式构建与演化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5):95-99. [14]叶文虎.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M].1~3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10. [15]张象枢.《德国循环经济研究》学习心得[J/OL].[2014-12-10].http://zhongou.gotoip2.com/zjgd6.html. [16]张象枢.基于环境社会系统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学习心得[J].当代生态农业,2012(03):1-13. [17]苏竣,等.中国科技政策要目概览(1949—2010)[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13. [18]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中国七次中长期科技规划汇编[Q].2003. [19]苑广增,高筱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计划[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20]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1—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1]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2004—2014)[EB/OL].[2016-07-15].http://www.most.cn/ndbg/.
[1]
姚常乐, 庞立艳. 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调查方法探讨——基于北京市的调查实践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9): 49-55.
[2]
白波, 王艳芳, 肖小溪. 科技计划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的回报模型:基本原理、发展动态及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6): 17-23.
[3]
张永凯. 中国科技论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政策演变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4): 1-7.
[4]
陈馨旖, 黄振羽. 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参与主体演化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12): 156-163.
[5]
卢阳旭, 赵延东, 李睿婕. 科技政策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定位、功能与应用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8): 8-15.
[6]
南 方, 杨 云, 周小林, 任孝平, 董克勤, 王渊奇.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管理模式及对中国重点研发计划的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7): 165-171.
[7]
张骁,周霞,王亚丹. 中国科技服务业政策的量化与演变——基于扎根理论和文本挖掘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6): 6-13.
[8]
陈泽艺,张志辉.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的科技政策分析与现实借鉴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5): 173-179.
[9]
杨艳, 郭俊华, 余晓燕.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上海市人才政策协同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4): 148-156.
[10]
孙壮珍. 风险感知视域下科技政策调适机制分析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10): 23-30.
[11]
王珊珊,吕建秋,汪英华. 基于产业技术标准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5): 35-40.
[12]
薛桂波,赵一秀. 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欧盟科技政策转型及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4): 172-177.
[13]
董石桃,刘洋. 地域特点、政策构建和股权激励——基于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层次人才股权激励政策的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3): 133-141.
[14]
武佳倩,关忠诚,侯胜杰,郑海军. 国外经验对中国民口重大科技计划实行分类管理的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12): 167-173.
[15]
李 哲,周华东,李 研. 国外专业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宇航中心项目管理署为例 [J].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8): 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