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3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4-20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金融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知识产权
创新研究
5
厦门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与评估
黄慧玲
本文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和任务,从厦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出发,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设计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议,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2013 Vol. 1 (4): 5-11 [
摘要
] (
341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12
绿色创新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张钢;张小军
近些年来,针对绿色创新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与绿色创新相近的概念主要包括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和可持续创新,但以往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四者之间的关系,导致现有关于降低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创新研究缺乏清晰的概念内涵。本文在对上述四个相近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绿色创新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013 Vol. 1 (4): 12-15 [
摘要
] (
2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16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张廷
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社会资本理论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指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社会资本的缺失,最后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落脚点,论述了建立有效联结机制、信任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的实施路径。
2013 Vol. 1 (4): 16-20 [
摘要
] (
275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产业研究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与网络服务平台研究
贺正楚;吴艳
信息资源服务体系(IRSS-SEI)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NSP-SEIIR)则是支撑该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服务平台。基于这种认识,首先,分析IRSS-SEI的构建思路,并构建该体系;其次,提出以网络服务平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载体,为此对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进行设计,设定各服务功能模块;最后,通过分析国内一个代表性网站,得出在建设IRSS-SEI和NSP-SEIIR时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
2013 Vol. 1 (4): 21-27 [
摘要
] (
266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28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王宏起;苏红岩;武建龙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2013 Vol. 1 (4): 28-34 [
摘要
] (
300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35
跨国生产与产业比较优势的测度
夏明;彭春燕
随着生产过程跨国分散化愈演愈烈,国家之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加大。很多产品的生产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某个企业,其整个生产过程分散为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来完成,由此为原有以出口量为基础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带来一定挑战。本文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引入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联系,计算以收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得出发达国家通过技术控制和输入,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受益,降低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收益率和比较优势。因此,需要加强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2013 Vol. 1 (4): 35-40 [
摘要
] (
2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41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偏低原因探析——以上海、江苏和浙江比较为例
朱振锴;项歌德
2010年上海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位居中国前列,但是其增加值率排名中国最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江苏和浙江为比较对象,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出口方式和RD投入强度多个维度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这一指标本身的局限性,对上海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提出了有效建议。
2013 Vol. 1 (4): 41-47 [
摘要
] (
29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48
个人碳信用价值量化与交易体系初探
张玉华
本文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限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放权量化难的困惑;并采用倒推分析方法量化了个人初始碳排放权,界定了个人碳信用及其金融和商业价值。在“碳币”和“碳汇”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碳银”概念,提出了将人民币与“碳银”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国际化进程等构建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2013 Vol. 1 (4): 48-53 [
摘要
] (
2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8
)
企业研究
54
研发投入、生产率及企业出口竞争力
刘海云;田敏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生产率与其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研发投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的效率又高于国有企业。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出口竞争力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生产率水平越高出口竞争力反而越低;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越高其出口竞争力越高。
2013 Vol. 1 (4): 54-58 [
摘要
] (
2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59
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竞合形态与企业战略
万兴
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竞合形态发生了复杂演变,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横向产业链的扩展、纵向产业链的重构以及产业网络的形成。竞合形态的变化导致原有的企业战略或其运用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企业应面向价值网而非价值链调整战略,可在差异化、成本领先以及聚焦战略中选择不止一个战略目标,或借助对角化战略实现交叉进入。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企业战略的相关建议。
2013 Vol. 1 (4): 59-64 [
摘要
] (
2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02
)
区域研究
65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差异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李伟铭;刘骋;王浩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2013 Vol. 1 (4): 65-71 [
摘要
] (
2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87
)
72
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测算及比较研究
刘君;李伟;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2013 Vol. 1 (4): 72-77 [
摘要
] (
316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78
加大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力度的政策建议
毕亮亮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湄公河惨案”使大湄公河地区以血腥方式引起了世人关注。本文基于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中国参与资源合作开发新矛盾的分析,认为中国应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和安全秩序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3 Vol. 1 (4): 78-83 [
摘要
] (
272
)
HTML
(0 KB)
PDF
(0 KB) (
172
)
84
资源计税方式变化的动态多区域一般均衡分析
徐晓亮;许学芬
中国资源禀赋优越,但区域差异较大,且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区域优势明显,而资源禀赋优越区域出现“资源诅咒”;资源税改革作为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税制改革的重点,影响社会经济、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资源税与区域发展和节能减排相结合,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并以石油资源为对象,研究资源计税方式变化对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标准从价税率设置是资源税改革的方向,整体而言,资源税改革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排放,并取得很好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效应;但就区域而言,同一标准从价税率对资源禀赋优越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负面影响较大,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3 Vol. 1 (4): 84-91 [
摘要
] (
3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科技金融
92
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基于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
付剑峰;郭戎;沈文京;朱鸿鸣
如何发展科技银行是目前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是支撑科技银行三大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科技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2013 Vol. 1 (4): 92-97 [
摘要
] (
2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74
)
98
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开发性金融支持研究
田为兴;何建敏;申其辉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但理论研究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重点项目选择及投融资等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不足。本文以开发性金融为视角,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示范重点项目推广应用的投融资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开发性金融是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想金融形态,是落实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的具有可操作性金融工具。
2013 Vol. 1 (4): 98-102 [
摘要
] (
253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知识产权
103
基于链式关联网络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价研究——来自中国29个省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数据
赵嘉茜;宋伟;叶胡
基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两个连续阶段,构建了两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投入产出模型,以此为基础采取链式网络DEA的方法对中国29个省市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省市和区域的两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投入产出链效率都存在差异,并且通过对各省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与经济相关性的分析指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与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呈现绝对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对各区域战略实施效率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13 Vol. 1 (4): 103-108 [
摘要
] (
2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109
以专利政策为核心的低碳政策互动机制研究——从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视角
朱雪忠;罗敏
本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视角,明确专利政策在低碳政策内部互动中的枢纽作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利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以及碳交易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建议利用专利政策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应从专利信息支持、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专利中介服务、专利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入手。
2013 Vol. 1 (4): 109-115 [
摘要
] (
26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5
)
116
国际生产体系中绿色专利跨国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制度保障
张月月;胡峰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绿色专利的跨国转移是国际减排工作得以全面落实的关键,有助于实现绿色清洁技术运用的全球化。绿色专利与一般专利相比更倾向于通过非市场机制进行跨国转移。从驱动和制约两个方面对绿色专利跨国转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后,从绿色气候基金效用的发挥、国际法律的完善和绿色伙伴关系的建立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专利跨国转移的政策保障建议。
2013 Vol. 1 (4): 116-121 [
摘要
] (
26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3
)
122
从成果登记看公安科技的发展现状
张金山逯永超崔紫玲
近年来,公安科技发展迅速,对公安业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本文根据调研并结合日常工作,按照公安科技成果登记的总体发展情况、分类情况、完成单位、研究形式、资金投入来源、专业分布等维度,对2005年以来办理登记的公安科技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并以分类列举的方式,对公安科技成果的作用进行了简述,力图从成果登记角度揭示出公安科技发展现状。
2013 Vol. 1 (4): 122-126 [
摘要
] (
24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2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27
知识共享方式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团队学习能力的调节效应
吴勇;朱卫东
团队创造力是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有赖于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学习能力。本研究融合知识基础观与团队学习观,在分析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所产生的调节效果,并以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0家企业63个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调节因素的情形下,“人际互动”式知识共享是影响团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团队学习能力中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科技/文件”、“实际体验”两种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果。
2013 Vol. 1 (4): 127-134 [
摘要
] (
30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0
)
135
科技人力资源因素对中国地方大学专利申请—专利许可的影响
饶凯;孟宪飞;于晓丹
本文以中国地方大学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人力资源因素对中国地方大学专利申请-专利许可活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地方大学教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研发人员的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大学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专利许可合同的数量;研发人员的质量可以显著影响大学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的数量和专利许可合同的收入;只有科技服务人员的数量可以同时显著正向影响大学专利许可合同的数量和收入。
2013 Vol. 1 (4): 135-141 [
摘要
] (
25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国际研究
142
法国“竞争极”计划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研究
陈强;刘娜;李建昌;鲍悦华
法国“竞争极”计划启动6年来,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创新集群。该计划通过公共财政的引导和资助,以阶段-竞争性机制保持竞争活力和对创新资源的高配置效率,利用共同开发项目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其协同效应,奠定了法国“竞争极”集群在世界创新集群领域的成功模式。
2013 Vol. 1 (4): 142-148 [
摘要
] (
265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149
发展中大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及比较研究
陈琦;欧阳峣
基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7个发展中大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其FDI与进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及产学研合作技术内溢效应,并与美国等9个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FDI与进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还是产学研合作技术内溢效应都不明显。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发展中大国基本还是一种资金推动型的粗放式创新模式。
2013 Vol. 1 (4): 149-154 [
摘要
] (
278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155
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问题分析和对策
邢继俊;夏松;董克勤;周铭;赵学锋
高校是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最活跃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本文分析了高校参与中欧科技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未来的合作效率。
2013 Vol. 1 (4): 155-158 [
摘要
] (
2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