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9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管理
中英文目录
卷首语
 
 
       卷首语
0 从科普职称评审看专业人才评价新动向
本刊编辑部
2019 Vol. 0 (10): 0-0 [摘要] ( 12 ) HTML (1 KB)  PDF (1051 KB)  ( 109 )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19 Vol. 0 (10): 0- [摘要] ( 1 ) HTML (1 KB)  PDF (2353 KB)  ( 62 )
       科技管理
1 国家科技改革政策导向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影响分析
张耀方,韩海波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政策依据和导向变化,分析了当前科技改革政策对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影响,并对未来学科评估进行了延伸思考。研究表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同国家教育发展和科技改革的政策变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未来将更看重人才的实际贡献和成长性,进一步杜绝“帽子”称号的异化使用;将更加强调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进一步成为重点核心指标;将更加突出国家重大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倡关键核心领域的原始自主创新;将更加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诚信体系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类指标将增加,进一步关注学科建设的软实力。同时,评估周期或需相对固定或延长;评估结果的应用或需进一步加强;量化评估与定性评估的关系或需进一步优化。
2019 Vol. 0 (10): 1-7 [摘要] ( 35 ) HTML (1 KB)  PDF (5103 KB)  ( 137 )
8 构建伞形监管沙盒促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是否可行
张红伟,陈小辉
为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对金融科技实施沙盒监管。中国怎么办?基于区块链技术,调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金融科技从业机构三方主体资源,构建伞形监管沙盒,可行吗?本文在进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思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然后从监管资源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影响方面实证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监管资源对金融科技创新具有正效应,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通过拓展监管资源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具有可行性。最后,就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提出政策建议。
2019 Vol. 0 (10): 8-15 [摘要] ( 31 ) HTML (1 KB)  PDF (6080 KB)  ( 176 )
16 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机制研究
任志宽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及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源头性技术创新。然而,不同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各方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技术持股、联合共建、项目孵化和人才交流四种模式,从引发过程、催化过程和阻化过程三个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机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应对策略。
2019 Vol. 0 (10): 16-23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5981 KB)  ( 591 )
       创新研究
24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何兴邦
本文基于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中国综合经济增长质量。分项来看,一方面技术创新有助于显著增加经济增长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了贫富悬殊。本文认为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可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政府决策者应积极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良好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体系和教育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持续推动高水平技术创新,进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此同时,政府决策者应及时对就业市场预警,完善相关社会保障配套政策,协助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转型和再就业,降低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失衡产生的负面影响。
2019 Vol. 0 (10): 24-32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6377 KB)  ( 210 )
33 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胡善成,靳来群,刘慧宏
本文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和动态门槛模型,利用2006—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类型角度实证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全国层面来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弱,即存在着最优的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相匹配;②从不同技术创新类型来看,资本市场更加有助于高质量的原创性创新,而银行主导的信贷市场则更加有助于寄生性技术创新;③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利用动态门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的技术创新效应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金融结构的技术创新效应会减弱。在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现实下,加强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相对重要性将会促进技术创新。
2019 Vol. 0 (10): 33-42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7374 KB)  ( 127 )
43 技术距离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
李婧,杨修
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与54个国家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实证检验了技术距离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为检验其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了技术距离如何影响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和进口三元边际。结果显示,技术距离能显著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上,对价格边际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技术距离也会显著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规模,其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扩展边际,对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技术距离主要通过提高中国出口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出口数量,从而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
2019 Vol. 0 (10): 43-51 [摘要] ( 28 ) HTML (1 KB)  PDF (5816 KB)  ( 163 )
       产业研究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分析
马军伟,王剑华
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数据,应用DEA方法,将金融支持作为投入要素,对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绩效进行了测度、评价及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从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呈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技术因素与效率显著相关。同时,金融体制机制运行和管理效率、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以及金融发展环境也是影响因素。金融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冗余情况,而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出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其成长能力的不足。
2019 Vol. 0 (10): 52-58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5193 KB)  ( 325 )
59 区域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
綦良群,高文鞠
将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因素引入装备制造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在分析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揭示综合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三个维度的产业特征因素对产业融合与产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投入产出法刻画中国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基于SFA法和C-D生产函数探索性地构建以内生投入因素与外生支撑因素为控制变量和以产业特征因素为调节变量的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对2001—2017年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及与装备制造业绩效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验证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揭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规律,并据此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2019 Vol. 0 (10): 59-70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8242 KB)  ( 179 )
71 非织造布机械产业的专利技术路线图分析
孙学军,贺德方,彭洁,张英杰,齐俊景
本文结合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内容,构造非织造布机械专利数据集,应用文献计量学、文本挖掘、信息可视化方法,绘制出非织造布机械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对照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发展目标、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关键因素,挖掘非织造布机械技术热点、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原创国家/地区、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侧重和技术关联性等内容,为下一步非织造布机械技术升级提供指引。分析结果表明非织造布机械行业处于成长期,技术热点词集中在纤维梳理、生产工艺、纺丝、梳理机、涤纶、材料、羊绒等方面,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应在高端制造、自动控制、成套设备等方面开展。
2019 Vol. 0 (10): 71-79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5872 KB)  ( 211 )
80 基于专利地图的人工智能研究总体格局、技术热点与未来趋势
王友发,罗建强,周献中
本文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对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地理分布、主要国家PCT布局、技术热点、未来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人工智能专利主要分布在北美、东亚和西欧地区;中国专利数量已赶超美国,但大部分集中于技术应用层面,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国巨头均重视专利全球化布局,国外机构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已近中国专利总数的50%;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等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安防、智能教育、智能驾驶6个方面的新兴技术主题,与人工智能热点技术存在较强的交叉关联,创新机构需对上述热点与新兴技术加以重点关注。本研究可为中国相关企业与政府机构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前瞻性布局与创新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19 Vol. 0 (10): 80-89 [摘要] ( 43 ) HTML (1 KB)  PDF (8239 KB)  ( 387 )
       企业研究
90 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小企业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刘恩猛,吕文栋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创新类型的选择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挤压企业创新资源的投入而阻碍创新,二是促使企业通过创新提高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来抵消最低工资带来的影响。文章利用浙江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选择和多元选择的评定模型 (Logit模型),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是否研发创新的选择,以及四类非研发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最低工资标准使企业,尤其是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倾向于研发创新,使非研发创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和知识采用,更不倾向于选择集成创新。
2019 Vol. 0 (10): 90-99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6574 KB)  ( 191 )
100 2010—2017年京津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评价
杜丹丽,原琳,高琨
本文借助政策计量分析工具和PMC指数模型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综合评价体系,从时间维度看政策制定呈梯度递增趋势,从支持维度看政策还存在局限性,结合PMC得分和PMC曲面对国家和京津冀的四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和京津冀发布的规划类政策较多,缺乏落地实施;人才激励政策不足,配套措施较少。京津冀发布的政策整体缺乏反馈和监督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优化建议,从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019 Vol. 0 (10): 100-109 [摘要] ( 34 ) HTML (1 KB)  PDF (7456 KB)  ( 185 )
       区域研究
110 巴斯德象限视角下的创新型省份建设——以江苏省为例
商丽媛,韩子睿,张雯,魏晶,孙君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对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根据司托克斯提出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角度,提出面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巴斯德象限模型,并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为例,探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如何运用新巴斯德象限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江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9 Vol. 0 (10): 110-117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6437 KB)  ( 148 )
118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
金浩,刘肖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异质性,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空间关系。利用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位是否存在协同定位现象。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本地市场并未存在协同定位现象,但是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产业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仅在本地市场存在挤出效应,不受周围地区的影响。低级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本地具有挤出效应,但周围地区会对本地产业的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降低贸易成本会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
2019 Vol. 0 (10): 118-127 [摘要] ( 46 ) HTML (1 KB)  PDF (6789 KB)  ( 135 )
128 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研究
魏敏,胡振华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
2019 Vol. 0 (10): 128-136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6497 KB)  ( 216 )
       人才研究
137 高管海外经历、专业背景与企业技术创新
郑明波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海归高管和研发创新的合并数据,考察了高管团队的海外经历及其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总量。此外,拥有更多海归高管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质量,更少存在策略性创新行为。进一步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发现,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均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不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产出,但对创新效率存在正面影响。由于高管的海外经历可能与技术创新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与前面保持一致。
2019 Vol. 0 (10): 137-144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5614 KB)  ( 299 )
145 创新驱动视阈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演化机制
仇荣国
高技能人才储备不足是制约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度。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这一普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高职院校的策略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数理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得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策略演化机制的相关结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切实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019 Vol. 0 (10): 145-153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6082 KB)  ( 162 )
       研究与探讨
154 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余荔,张玉丹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 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2019 Vol. 0 (10): 154-163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6680 KB)  ( 152 )
164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成果权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骆大进,王雪莹,常静
当前,有关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试点正在加快探索开展,其中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亟待加强。本文基于帕累托最优原理,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对有关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权属的制度设计和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了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改革问题。本文认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重在权属管理改革,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本文建议,要统筹推进明晰科技成果资产属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管理改革和成果定价机制、成果转化模式、机构内控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2019 Vol. 0 (10): 164-170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5385 KB)  ( 188 )
171 开放性悖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张华,顾新,王涛
开放式创新的跨组织合作问题已广受关注,但鲜有关于开放性悖论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基于“动机→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分析了开放性悖论的产生过程并提出其治理对策。研究表明:有限理性、非对称信息以及不确定性助长了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引发开放性悖论的主要原因;解决开放性悖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组织的知识共享与价值获取间的战略平衡;契约、声誉、信任与关系规范等机制的联合使用,将在遏制机会主义、保护独占性、提高开放度等方面治理开放性悖论。
2019 Vol. 0 (10): 171-178 [摘要] ( 41 ) HTML (1 KB)  PDF (6192 KB)  ( 160 )
179 基于共词分析的创新生态系统协同研究主题魏
芬芬,冯南平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中的相关数据,运用共词分析得出当前有关创新生态系统协同研究的核心主题,并进行内容分析,揭示各主题研究侧重点和主题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以及创新生态系统是当前协同研究的主体对象。其中,商业生态系统以价值捕捉为核心,强调数字化与平台化;产业生态系统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为主旨,侧重系统成员作用及成员协同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以用户价值创造为导向,强调服务协同。最后,提出未来值得探讨的研究领域。
2019 Vol. 0 (10): 179-188 [摘要] ( 35 ) HTML (1 KB)  PDF (6713 KB)  ( 181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