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3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激活中国式创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王伟光
2023 Vol. 4 (1): 0-0 [
摘要
] (
5
)
HTML
(1 KB)
PDF
(796 KB) (
147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3 Vol. 4 (1): 0-0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996 KB) (
42
)
科技政策
1
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内涵、关键特征与实现机理
高菲, 王峥, 王立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原有举国体制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通过在历史的纵深中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形成对新型举国体制发展逻辑的规律性认识,结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剖析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内涵,辨析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的主要差异,明确新型举国体制的边界向度、参与主体与组织方式。
2023 Vol. 4 (1): 1-9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093 KB) (
260
)
10
新兴产业创新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三维分析
李玥, 钱科研, 王卓, 厉艳飞
新兴产业创新政策深刻影响产业发展布局及其综合优势提升,如何准确把握其演进规律,已成为政府制定与实施新兴产业创新政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识别新兴产业创新政策演进阶段,基于“产业领域-产业创新链-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新兴产业创新政策经历了从注重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转向注重国际合作和产品出口,最终转向强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演变过程。在产业领域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政策的各阶段支持力度最大且体系相对更成熟;在产业创新链维度,政策演进各阶段都更倾向支持产业化环节。政策工具主要聚焦人才、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明显不足。
2023 Vol. 4 (1): 10-18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3091 KB) (
116
)
19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演进及优化——基于福建省科技政策文本分析
郗基成, 张良强, 马梦颖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对福建科技创新强省战略的实现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全国省域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梳理其演进历程并开展政策优化研究,能够为其他省域提供借鉴与启示。多年来,福建省通过发挥人才培育、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作用,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新成果积累,涌现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值持续增长,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仍存在工具运用灵活性不强、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创新政策工具运用方式、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激励等优化对策,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借鉴。
2023 Vol. 4 (1): 19-30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2211 KB) (
132
)
31
县级科技局“撤并”背景下的基层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位佳佳, 吴圣, 陈学渊, 吴永常, 韩晓静
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基础支撑,县级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基层抓手。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管理体系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县级科技局在历次机构改革中不断被“撤并”。本文针对县级科技局“撤并”这一现象,在总结回顾县级科技管理体制发展的基础上,梳理2018年机构改革后县级科技局的设置情况,探究县级科技局“撤并”的主要原因,分析县级科技局“撤并”后的运行模式及带来的影响,并对县级科技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2023 Vol. 4 (1): 31-38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144 KB) (
673
)
39
脱钩抑或挂靠?中国科技社团治理模式选择机制研究
许文文
中国科技社团治理模式呈现出典型的“脱钩”或“挂靠”的二元形态。为了探究该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引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构建“规则-资源-行动”三维影响因素框架。通过对3个科技社团发展与改革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发现:①当科技社团在规则、资源、行动三维影响因素中的表现都能够促进脱钩改革时,脱钩变革能够成功。②规则、资源、行动三维影响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其中,规则因素不受资源因素与行动因素的影响,对于科技社团的改革具有一票否决权;资源因素能够作用于行动因素,激发科技社团的变革动力;如果行动意愿缺乏,即使规则因素与资源因素能够支撑脱钩变革,脱钩改革也不会启动。③挂靠模式并不意味着自主性的全面缺乏,即使在挂靠模式下,科技社团仍然能够在治理结构、资源来源及服务供给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2023 Vol. 4 (1): 39-47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194 KB) (
78
)
创新研究
48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刘和东, 鲁晨曦
本文剖析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收集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效应模型测度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及其通过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SPSS软件对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①从空间上看,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区域聚类特征显著,它可分为4个板块:区域龙头型、东、中、西部主导型。板块中各省市的韧性结构特征呈现异质性。②从时间上看,东部的龙头型省份一直领先,中部、西南西北的智力密集省份进步明显。龙头型、智力密集型省市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高度相关。③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自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递增;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双门槛影响且边际效应波浪式递增。
2023 Vol. 4 (1): 48-57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150 KB) (
275
)
58
论颠覆性技术对规制的挑战及其应对
闫海, 王天依
颠覆性技术能够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但也产生新的风险,并带来创新异化、规制崩溃、过度遵从、信息赤字等挑战。目前中国对颠覆性技术在宏观上采取多种类激励型制度安排促进其发展,中观上尝试展开风险预防导向的立法,但微观上以约谈为措施的规制行动无法有效预判颠覆性技术的风险,亟待与之适应的规制体系。应对颠覆性技术挑战,中国应当贯彻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搭建公私主体合作规制、主动推进规制时序演进,进而依据问题、规制任务将颠覆性技术规制划分早期阶段、实验阶段、准立法阶段、正式立法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适用特性各异的规制工具,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保障颠覆性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3 Vol. 4 (1): 58-68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137 KB) (
254
)
产业研究
69
基于SEIRI模型的新兴产业数据扩散机理研究
许丹丹, 王宏起, 李晓莉, 李莹莹
数据要素化情境下,加快数据在新兴产业的扩散是促进数据价值创造与实现的重要方式。基于对新兴产业数据扩散过程与特征的认识,将其划分为原生、使能和迭升扩散3个阶段,识别不同阶段影响扩散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数据扩散SEIRI传染病模型揭示新兴产业数据扩散机理,并以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新兴产业数据扩散经历数据开放获取、加工利用、淘汰与重塑,并呈现出数据价值认知共识-价值创造共生-价值迭代共赢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企业数据认知能力和产业网络规模影响原生扩散阶段数据共识形成与扩散范围,企业数据加工能力和政策驱动使能扩散阶段企业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建立,数据质量和企业数据重塑能力促进迭升扩散阶段产业数据交互共赢的实现。研究对解构数据价值化过程、提高数据价值、促进企业间数据扩散和加速新兴产业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4 (1): 69-81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7975 KB) (
41
)
82
组织创新采用视角下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应用的过程机制研究
周依芳, 王昶, 何琪
在美国战略扼制和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关键新材料产业面临“有材不敢用”的国产替代应用问题,现有理论缺乏有力解释。本文从组织创新采用视角出发,选取6家代表性案例,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编码步骤,对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①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应用分为3个阶段:有材试用、有材复用和有材常用阶段。不同阶段采用逻辑促使组织国产替代应用产生的关键驱动与障碍因素不断变化,形成组织对国产关键新材料的感知、满意和信任,激发组织国产替代意愿。②不同阶段遵循差异化替代应用逻辑:有材试用阶段遵循效益导向的短期合作,有材复用阶段遵循价值导向的中期合作,有材常用阶段遵循安全导向的长期合作。③有材试用阶段的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特征及外部环境的模仿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材复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的供需适配和组织期望确认;有材常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供应商资质和供需关系。
2023 Vol. 4 (1): 82-91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219 KB) (
82
)
92
中国汽车芯片发展战略研究:特征、挑战及对策
郑彬, 乔英俊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的演进方向,汽车芯片需求日益旺盛。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汽车芯片短缺,暴露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产业供给能力不强、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等短板。面对中国汽车芯片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推动跨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发展,加快制定汽车芯片国家标准规范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跨学科、多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培养,进一步完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汽车芯片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2023 Vol. 4 (1): 92-99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1117 KB) (
79
)
区域研究
100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区域特征
尹伟华
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的WWZ模型对31个省级区域贸易增加值进行完全分解,据此分析区域贸易的实际规模,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程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各区域均是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受益者,沿海省份贸易形成的增加值明显较多。②区域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沿海省份贸易增加值比重低于其他内陆省份。③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程度整体提升,沿海省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内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程度较高。④区域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明显的“三大增长极”周边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周边省份相对较高。⑤区域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球价值链,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内市场,国内价值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⑥区域增加值供需偏好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和“沿海”效应,各区域增加值主要流向和来源于相邻地区或沿海地区。
2023 Vol. 4 (1): 100-108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193
)
109
上海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测度——来自全球十大创新城市集群的证据
杨翘楚, 王佳希
在全球创新活动网络化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本文以全球十大创新城市集群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中的专利文本为数据源,建立城市、细分技术领域和典型企业的多属性节点创新网络,划分时间段对上海网络地位的演化进行测度和分析。本研究有助于清晰掌握上海创新发展的态势,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突破提供方向。研究发现,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后,整体上地位稳步提升。细分技术领域来看,上海在集成电路等重要领域的网络地位提升趋势也十分显著。同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网络优势的典型企业。上海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沿着“边缘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路径不断攀升。
2023 Vol. 4 (1): 109-118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3614 KB) (
63
)
119
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性与生成研究
张萃, 冯雄金
本文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单元为空间尺度,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手工整理2019年所有城市间合作论文数据,对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网络生成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呈现出多级分层特征,具有小世界性且网络效率不高的特征。聚焦三大城市群的科研合作网络一体化分析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科研联系邻近度要低于他们各自内部的科研联系邻近度,这意味着三大城市群的城市更多是在城市群内部建立科研联系,城市群之间的科研联系邻近度仍有待提升。进一步的QAP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性、高校、经济发展水平、科研实力以及社会邻近性差异是影响中国城市间科研合作网络生成的重要因素。
2023 Vol. 4 (1): 119-129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4232 KB) (
167
)
企业研究
130
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牟卫卫, 刘克富
已有研究对于险资举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究竟是扮演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投机者角色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具有长期性影响。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成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机制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险资举牌的经济后果,而且对于提升险资价值投资理念、规范险资举牌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3 Vol. 4 (1): 130-140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137 KB) (
78
)
141
绩效反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视角
仇荣国
以2007—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期望绩效反馈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实际绩效未达到期望绩效时,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偏离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同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看,这种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成熟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次之,对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最弱。进一步检验发现,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负向期望绩效反馈对探索式创新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对开发式创新投资具有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揭示了期望绩效反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对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3 Vol. 4 (1): 141-150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1129 KB) (
106
)
国际研究
151
国际高科技产品贸易依赖拓扑关系演化机制研究
亢梅玲, 张翔, 马新宇
本文运用BACI-CEPII数据库中1995—2019年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流量数据,基于TERGM动态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高科技产品贸易依赖复杂网络背后的深层演化机制。研究表明:空间结构上,“东升西降”与“大融合”是国际高科技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重要特点;演化机制上,技术管制意在增强依赖网络的聚敛效应与锁定效应,相互依赖效应与传递效应的存在为打破网络中的垂直与水平权力关系提供了突破口;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产品分类上,多元化是当前高科技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拓展了对于国际高科技产品贸易依赖关系演化机制的分析,廓清其动态演化规律,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2023 Vol. 4 (1): 151-160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2139 KB) (
273
)
161
世界科学城的演变历程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张颖莉, 杨海波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先后建立了一些科学城,这些科学城成为地区和国家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平台。本文在总结和借鉴世界科学城70多年发展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学、城市和产业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硬件条件,但是从科学城的演进趋势和历史中还要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城若要成长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节点,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还要加强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和创新服务等软环境的支撑。
2023 Vol. 4 (1): 161-169 [
摘要
] (
7
)
HTML
(1 KB)
PDF
(1101 KB) (
504
)
170
中美人工智能国家科技战略决策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多元决策视角
岳昆, 房超
加快人工智能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现代化,是复杂形势下对外赢得全球科技竞争、对内提升治理水平和规制重大风险的要求,多元决策是决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实现途径。基于多元决策视角,从时间维度分析其引导突破性创新和规制重大风险的作用,从空间维度开展中美战略决策体系的多元化对比分析,提出人工智能科技战略领域完善中国特色多元决策机制的建议。一是在启动阶段的议程设置中丰富建议渠道、突出多领域问题导向和国际视野,二是在研究制定阶段提升跨学科、多领域的多元决策智力支持水平,三是在反馈深入阶段加强对重点区域/领域决策的多元引导和对重大风险的预判控制,以更好地支撑科技战略领域的决策现代化进程,提升人工智能这一全球必争领域的战略决策水平。
2023 Vol. 4 (1): 170-177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085 KB) (
255
)
178
国际科技组织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全球100个主要国际科技组织的比较分析
郑淳, 闫月勤, 王海超
主导或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事务,是各国介入全球科技治理、加强多边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全球100个主要国际科技组织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在议程设置、关键岗位任职、吸引总部落地等方面仍表现出强势的话语能力和行动能力,国际科技组织的整体发展仍呈现出“以西方为中心”的现实图景。中国应在持续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主导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加强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加强工作布局,更加深入、全面介入国际科技组织事务,拓展中国在科技外交领域的话语空间及行动能力,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治理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持与机制保障。
2023 Vol. 4 (1): 178-188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155 KB) (
317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