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3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首卷语
科技战略
目录
 
 
       首卷语
0 “数字+算法”驱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史占中
2023 Vol. 4 (12): 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768 KB)  ( 119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3 Vol. 4 (12): 0-0 [摘要] ( 3 ) HTML (1 KB)  PDF (972 KB)  ( 37 )
       科技战略
1 基于“创新链主建-产业链主战”耦合视角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研究
王茤祥, 刘杨, 黄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通过分析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本文提出创新组织具有 “创新链主建-产业链主战”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各类创新组织解构为 “主建力量”和 “主战力量”,并进一步探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和耦合作用机制,旨在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体系化优势提供借鉴。
2023 Vol. 4 (12): 1-7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064 KB)  ( 133 )
8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模式研究
高悦, 张向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发展模式研究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分析现有人才和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引导模式、企业发展模式、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机构发展模式、科技人才自我发展模式。本文剖析了当前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人才选拔、人才激励、科技政策、高校培养及国际交流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
2023 Vol. 4 (12): 8-16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275 KB)  ( 134 )
       创新研究
17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开放式创新新范式——融通创新主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周贵川, 董辉, 李坤洋, 张黎明
融通创新是技术创新领域的新范式和新热点,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对201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融通创新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融通创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外融通创新研究发展迅速且日益成为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国外学者已开始对融通创新的技术路径展开量化和案例研究,国内研究还主要依赖质性方法对融通创新体制机制进行理论探讨,难以满足融通创新政策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因此,本研究从驱动机制、融通机制、赋能与演化、治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融通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为国内外首次对融通创新文献进行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3 Vol. 4 (12): 17-27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4974 KB)  ( 382 )
28 关键核心技术演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张玉臣, 仪静雯, 廖凯诚
本文基于持续专业分工及产业技术体系动态演化视角,结合案例系统总结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过程,着重分析其中优势或 “聪明”主体的针对性设计活动;分析信息技术融入现代生产过程衍生的数据平台型技术,剖析其产生的过程机理,揭示出其具有先发优势、难以反求等重要属性;基于互联网作用于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逻辑,阐述智能时代关键核心技术的构成及主要类型;通过对关键核心技术演化过程共性特征的提炼和演化方向与目标的认定,概括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2023 Vol. 4 (12): 28-37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704 KB)  ( 126 )
38 地方新基建政策文本量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价值链的二维框架
王辉, 陈丹, 刘炳胜
新基建成为当前应对疫情冲击、贸易壁垒、经济下行,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两个维度对我国31个省份 (港澳台除外)的新基建政策文本进行内容编码、统计描述和量化分析,比较分析新基建的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各环节的应用差异以及二者的交叉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的分布差异性较为明显,主要集中于供给型和环境型两类政策工具,在具体的组合上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新基建政策主要集中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开发环节,产业化和市场化环节的具体政策应用不足;各类政策工具在新基建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应用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地方政府新基建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2023 Vol. 4 (12): 38-50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226 KB)  ( 90 )
       产业研究
51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贾怡炜, 戚湧, 孙明汉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成为引领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本文选取中央和地方1085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分析和文本挖掘等方法,比较研究产业专项和宏观政策总体概况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政策效力显著提升;地方产业政策呈现区域分化特征,西北部多省市专项政策仍处于空白;地方政策具备较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企业群体和社会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的政策参与度愈发提升;产业政策主体协同不足,央地联合有待突破;标准与知识产权成为重要产业政策工具,产业政策工具结构有待调整;交通运输、医疗健康和商务贸易等领域成为未来政策制定方向。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嵌入下的人工智能产业治理体系框架及相应管理启示。
2023 Vol. 4 (12): 51-60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391 KB)  ( 123 )
61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战略框架研究
舒成利, 赵安格, 黄东, 高山行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和国家提出以双循环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实现 “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性布局,也是规划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本文以剖析数字经济产业链和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为认识论起点,认为数字经济产业链包含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分的链条:数字产业化产业链和产业数字化产业链,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数字产业化产业链和产业数字化产业链的焦点问题、战略目标、战略基础及发展路径。最后,围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强 “一带一路”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阐释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2023 Vol. 4 (12): 61-71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706 KB)  ( 163 )
72 数字化转型、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俞立平, 朱莹, 金鹏, 张宏如
关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之间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尚缺乏深入分析,基于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均具有积极作用;创新成果在数字化转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时,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弹性较低,说明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难以进一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作用;随着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弹性逐渐降低,进一步佐证数字化转型水平不高;研发经费与数字化转型的协调关系不佳。
2023 Vol. 4 (12): 72-83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205 KB)  ( 120 )
84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成长路径:分类与特点
周楠, 许昕, 蔡梦雨
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迅速发展,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隐患,国家规范企业有序成长势在必行。鉴于此,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正确选择成长路径以实现长期可持续成长是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探索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成长路径,根据国内外151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历史,归纳出3种成长路径,并细分为8种小路径,比较国内外3种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企业成长路径选择与分布,选取典型案例,总结各路径特点。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监管政策、企业选择战略提供证据,为进一步研究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基础。
2023 Vol. 4 (12): 84-95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1158 KB)  ( 36 )
       区域研究
96 研究联合体驱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过程及作用机理
马宗国, 蒋依晓
本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探讨研究联合体 (RJV)的形成动因,并考察其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路径,构建研究联合体驱动效应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研究联合体通过知识链、价值链、创新链3条协同路径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分为吸收型RJVs合作研发、追赶型RJVs合作研发、创新型RJVs合作研发,作用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初级、形核、多元化的转型升级阶段。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典型案例,刻画RJVs合作研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差异化驱动作用。
2023 Vol. 4 (12): 96-105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679 KB)  ( 90 )
106 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双边效应
刘超, 吴凤平, 丁晨辉, 任阳军, 孙莺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双边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效率差距存在马太效应和趋同效应,且趋同效应强于马太效应,总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弥合区域创新效率差距;期间数字经济的马太效应不断减弱,趋同效应逐步增强,净效应呈现由正转负的U形时间分布特征;同时,数字经济显著缩小了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差距,但净效应强度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趋势,且净效应随着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呈现不断变小的发展趋势。上述结论对于缩小区域创新效率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加快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差异化数字引导和支持策略、提高创新环境质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弥合作用。
2023 Vol. 4 (12): 106-115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126 KB)  ( 188 )
116 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探讨——基于主体协同与区域协同视角
赵成伟, 张孟辉, 李文雅, 孙戈兵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各主体之间、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长效创新合作机制,是新时期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具有从根本上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的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框架,依据三螺旋理论和邻近性理论,分别从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区域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两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的逻辑结构,同时构建 “一个目标,两轮驱动,三个主体,四方政府,五个协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顶层逻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北京科创资源优势,促进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推动三地产业实现协同。
2023 Vol. 4 (12): 116-124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362 )
       人才研究
125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主导者特征研究——基于IPCC AR6作者的科学计量分析
黄珂敏, 曲建升, 李杰, 葛钰洁, 丁洁兰, 宋东桓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工作为全球气候谈判提供重要依据,其成果IPCC评估报告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气候认知来源之一,是科学与政治相互联动的重要媒介。各国与各组织参与IPCC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程的程度直接彰显出其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地位,探寻评估主导者的特质对我国提升国际气候科学评估参与度、争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有借鉴意义,也为我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战略布局提供思路。基于IPCC AR6报告作者的科学计量分析视角,总结主导者学术能力特征及规律,描绘主导者所处活跃机构及主要国家的科研与宏观政策环境,全面揭示主导者特征及各国、各组织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并为我国提升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国际气候谈判能力、争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提出建议。
2023 Vol. 4 (12): 125-136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5959 KB)  ( 58 )
13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刘宗巍, 宋昊坤, 赵福全
为科学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 (NEV)产业人才需求以便为中国NEV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NEV产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首先,厘清NEV产业人才的结构,将其分为领军人才、研发技术人才、生产制造人才、销售服务人才和其他人才5类,并提出他们的新特征。其次,聚焦NEV产业人才中的增量部分,即NEV产业研发技术人才,将其分为材料/工艺工程师、结构/硬件开发工程师、性能开发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测试及试验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6个类型。然后,构建分层级、多指标的NEV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在NEV产业可能出现的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和缓慢发展3类不同情景下,预测2023—2025年NEV产业研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分别为22.7万~26.0万人、24.4万~28.7万人、26.1万~31.4万人。
2023 Vol. 4 (12): 137-148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2134 KB)  ( 52 )
       研究与探讨
149 发达国家身份是否产生于强大的科技实力
张诚信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具备强大科技实力,但既有研究忽视了具体发达国家的特殊性,并且对科技实力的理解存在不足。本文假设发达国家身份与强大科技实力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以一个国家被全球性国际组织和机构认定为发达国家的频次为被解释变量,以其科技实力为核心解释变量,从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完善了计算方式,最终采集150个主权国家2010—2021年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单变量回归、加入控制变量、控制国家固定效应、控制年度固定效应还是控制双向固定效应的条件下,科技实力强弱对一国被认定为发达国家的频次都不产生显著影响。这体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二分法作为一种国家分类方法或客观评价尺度的局限性。
2023 Vol. 4 (12): 149-158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23 KB)  ( 121 )
159 高校横向课题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研究
邓恒, 郑新宇
横向课题是中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约定优先的权属配置模式用于横向课题中存在诸多困境,美、英、日三国校企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对高校横向课题中法律关系的分析,提出横向课题的科技成果应纳入职务技术成果的范畴,原则上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应归高校所有,同时赋予委托方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享有免费实施权,以实现高校与企业在横向课题中的利益平衡,助力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有序推进。
2023 Vol. 4 (12): 159-167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581 )
       国际研究
168 从社会创新到数字社会创新:国际实践、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
徐旭初, 徐之倡, 吴彬
数字社会创新是依托数字技术而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社会创新模式,其通过数字技术来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需求、挑战等,从而进一步增进民众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数字社会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国对于此领域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基于实践视角,在收集国外919条案例数据以及120个可溯源的实践项目数据的基础上,对国外数字社会创新实践进行类别划分和特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社会创新的实践领域可划分为数字民主、区域发展、社会包容、就业能力和机会、教育与培训、 医疗健康和生活环境改善七大部分。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社会创新实践差异,通过对于数字社会创新项目本身特点的分析,提炼出数字社会创新具有包容性、互动性、扩散性和技术性四大特征,并探讨了国外数字社会创新实践对于中国的现实启示。
2023 Vol. 4 (12): 168-177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111 KB)  ( 47 )
178 欧盟促进科研领域性别平等的政策、经验与启示
李睿婕, 何光喜
欧盟是促进科研领域性别平等的重要倡导者,在过去几十年里,欧盟一直将促进科研领域性别平等列为优先发展事项和重要战略问题,基于系列研究达成了若干政策共识,使科研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得到较大改善。本文结合欧盟近年来发布的促进科研领域性别平等的政策、报告、数据等,系统分析欧盟科研领域面临的性别平等问题、采取的政策工具和实施效果,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促进科研领域性别平等政策提供参考。
2023 Vol. 4 (12): 178-188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49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