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3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0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政策与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际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创新研究
5
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新范式与政策着力点
乔为国;孔欣欣
从企业视角看,通过主动调整自身在产业链中角色定位、乃至改变整个产业链构成,从而进行变革式创新是一种重要创新形态。基于典型企业深度调研,本文首先提出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8种基本形态,包括延伸型、迁移型、客户挖掘型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共性特征,包括相比传统产品或工艺等创新形态更为综合、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条件、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等。本文还分析提出,既有一些创新政策工具针对该类创新仍可发挥作用,但还需要更广义的政策工具,如知识与信息网络支持。
2013 Vol. 1 (2): 5-59 [
摘要
] (
295
)
HTML
(0 KB)
PDF
(895 KB) (
193
)
10
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研究
程华;王婉君
本文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创新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基于浙江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供给政策和环境政策对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需求政策对创新能力不显著。不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存在差异:产品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有促进作用,工艺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规模对政策绩效有影响,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随着规模扩大而提高,中小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2013 Vol. 1 (2): 10-14 [
摘要
] (
310
)
HTML
(0 KB)
PDF
(706 KB) (
214
)
15
从高水平国际论文看我国前沿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赵勇;李晨英
对1979—2011年我国学者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统计描述分析,从论文产出、机构分布、国际合作、以及学术影响力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我国学者高水平国际论文的发表情况,特别关注了我国学者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客观地揭示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彰显;高校正逐步成为突破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的重要力量,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参与度较低;40个国家/地区参与了我国主导的前沿科技研究;水稻基因研究引领了国际前沿,但我国前沿科技研究的整体学术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013 Vol. 1 (2): 15-21 [
摘要
] (
244
)
HTML
(0 KB)
PDF
(1188 KB) (
275
)
公共政策与管理
22
国家科技计划良好形象的塑造和评价实践
欧阳进良;翟启江
国家科技计划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其社会形象是科技主管部门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社会形象评价实践,提出了从认知度和美誉度对国家科技计划社会形象开展评估的框架。同时,对提升科技计划的良好现象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2013 Vol. 1 (2): 22-27 [
摘要
] (
274
)
HTML
(0 KB)
PDF
(1021 KB) (
266
)
28
三网融合中的版权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渊
三网融合对促进信息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三网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版权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侵犯版权形式更为复杂、版权牌照管理制度产生垄断、版权作品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的利益被忽视、技术保护措施更加不合理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重视作者和消费者(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创新著作权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审定版权作品价格,以促使三网融合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3 Vol. 1 (2): 28-32 [
摘要
] (
268
)
HTML
(0 KB)
PDF
(961 KB) (
205
)
33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吴刚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害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科学技术尚不能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做到完全有效预防的背景下,本文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入手,分析如何依托科技支撑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管理系统,以便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3 Vol. 1 (2): 33-37 [
摘要
] (
238
)
HTML
(0 KB)
PDF
(946 KB) (
20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38
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组织协同网络模型及链接关系研究
贺新闻;侯光明;王艳
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涉及数量众多的各类实施组织,针对其中复杂的组织协同结构及其关系问题,本文基于组织理论、协同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构建出集中型、适应型、分散型组织协同网络,并进行形式化定量描述,然后分析了协同关系维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职权链接关系和契约链接关系及其对应的两种组织协同网络管理模式。
2013 Vol. 1 (2): 38-44 [
摘要
] (
282
)
HTML
(0 KB)
PDF
(1238 KB) (
175
)
45
中国研究型大学衍生能力的实证研究
庞文;丁云龙
大学衍生企业是实现技术转移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大学的衍生能力直接关系到衍生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绩效。以31所“985工程”高校2009年的科技与校办产业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分解大学衍生能力并据此对31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排名,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衍生能力包括大学研发能力、大学科技产出及其应用能力、大学技术交易量、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大学科研经费投入与其衍生能力密切相关,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大学衍生能力具有互补效应,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对科技企业的衍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增强大学衍生能力的政策建议。
2013 Vol. 1 (2): 45-52 [
摘要
] (
284
)
HTML
(0 KB)
PDF
(1201 KB) (
214
)
产业研究
53
面向SOM的制造业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延迟策略实施的视角
罗建强;马蕾
分析了延迟策略实施视角下中国经济转型期制造业服务创新模式。首先,回顾了现有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文献以证实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存在性;其次,探析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延迟策略实施机理,发现实施过程需要服务创新支撑;再次,从延迟策略视角出发,分析了客户订单分离点两侧服务创新的特点;最后,构建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制造业服务创新的两种模式。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根据其现有所处制造行业的具体特征进行服务创新,创新可取的路径分别是制造流程的内向软化和沿“微笑曲线”的外向延展。
2013 Vol. 1 (2): 53-59 [
摘要
] (
264
)
HTML
(0 KB)
PDF
(1221 KB) (
201
)
6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有形之手”
陈志;刘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关键作用。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进行“顺”、“逆”两类调节,加速资源和要素流向新兴产业以应对竞争,但是市场必须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顺市场力度过大、逆市场缺位或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亟须下一阶段对产业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和调整,以做到顺市场张弛有度,逆市场及时有效,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生发展能力。
2013 Vol. 1 (2): 60-64 [
摘要
] (
280
)
HTML
(0 KB)
PDF
(1065 KB) (
237
)
65
福建省四大产业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朱斌;方金城;
从技术发展基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环境支持五个方面构建产业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福建省机械装备产业、轻工纺织产业、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近七年引进技术再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比较各产业能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2013 Vol. 1 (2): 65-71 [
摘要
] (
248
)
HTML
(0 KB)
PDF
(1017 KB) (
231
)
72
战略性新兴生物医药产业专利质押融资现状评价及其政策成因分析
丁锦希;张金凤;方玥;王中;何梦云;顾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但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的顺利转化。专利质押融资作为现代金融和高科技结合的产物,能有效弥补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本文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物医药专利质押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押融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成因,为完善我国专利质押融资制度提出建议。
2013 Vol. 1 (2): 72-77 [
摘要
] (
265
)
HTML
(0 KB)
PDF
(1179 KB) (
308
)
企业研究
78
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动因、过程和绩效研究综述
赵益维;陈菊红;王命宇;张雅琪;冯庆华;
服务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应对服务型经济的发展策略。本文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动因、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过程,以及服务创新绩效等领域相关研究分别做了简单述评,以期抛砖引玉,推动理论界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013 Vol. 1 (2): 78-81 [
摘要
] (
219
)
HTML
(0 KB)
PDF
(679 KB) (
243
)
82
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研究
冯志军
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运用DEA-SBM方法建立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将其与传统的DEA-CCR模型得到的不考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DEA-SBM模型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绿色创新效率高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黄河中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都较低。
2013 Vol. 1 (2): 82-88 [
摘要
] (
236
)
HTML
(0 KB)
PDF
(1143 KB) (
459
)
89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研究
张建华
本文首先综述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演变历程,而后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面临的三大挑战与两重机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的方向、路径、规律及其评价标准。本文研究内容将有助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重塑、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与发展。
2013 Vol. 1 (2): 89-94 [
摘要
] (
296
)
HTML
(0 KB)
PDF
(1061 KB) (
267
)
95
动态外部环境下的集群企业知识网络演化研究
陈金丹;胡汉辉;吉敏
本文立足于对集群企业知识网络中网络关系演化机理的分析,阐述了动态外部环境在网络关系层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企业知识网络所处集群情境中规模与异质性的分析,构建了动态外部环境影响整体网络演化方式的四维度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详细描述了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中企业知识网络受动态外部环境影响的演化历程。
2013 Vol. 1 (2): 95-102 [
摘要
] (
218
)
HTML
(0 KB)
PDF
(1436 KB) (
259
)
区域研究
103
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曾鹏;罗艳
职能结构是否合理对城市群整体效益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城市体系三大结构之一的职能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比较的角度,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职能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各城市之间的优势职能结构差异性不显著,趋同性普遍较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职能结构类型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城市群的突出职能类型和强势职能类型差异较明显;中国十大城市群的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第二产业的职能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013 Vol. 1 (2): 103-107 [
摘要
] (
271
)
HTML
(0 KB)
PDF
(910 KB) (
252
)
108
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模式评析与反思
李红玲
分析了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背景和意义;结合典型案例,归纳出当前民族地区跨区域科技合作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府际科技合作、省(区)部科技会商、大院大所对口合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涉外科技合作。文章对各类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各类模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提出两个分别与主流经济学观点相悖和相符的反思。
2013 Vol. 1 (2): 108-114 [
摘要
] (
286
)
HTML
(0 KB)
PDF
(1331 KB) (
295
)
研究与探讨
115
研发阶段新产品信息发布的频率策略
李湛;伍青生
基于信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新产品项目的相关信息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对研发阶段企业新产品信息发布的频率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发阶段信息发布的频率对新产品的市场价值都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与外部商业伙伴的开发合作对频率策略有负向的调节作用;新产品的创新性对频率策略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新产品信息发布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2013 Vol. 1 (2): 115-121 [
摘要
] (
276
)
HTML
(0 KB)
PDF
(995 KB) (
274
)
122
云制造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
古川;张红霞;安玉发
云制造引起了供应链“云化”的变革。供应链在先进的网络化制造、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把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虚拟化和服务化,实现对物理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顾客的深度参与,表现出虚拟性、动态性、柔性、集约性和创新性。在云制造的引导下,供应链运用云服务平台进行集成、透明和便捷的管理,依靠云制造供应链的协调中心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引发企业在管理模式、交易形式、利益分配机制和信用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
2013 Vol. 1 (2): 122-127 [
摘要
] (
272
)
HTML
(0 KB)
PDF
(1060 KB) (
314
)
人才研究
128
科技创新团队识别标准研究现状分析
袁军鹏;李普;潘云涛;翟俊峰;魏瑞斌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能极大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创新团队进行支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从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管理机制、学术带头人、研究基础、成员结构、研究平台等多种视角来解决团队识别问题。论文总结创新团队定义与特征,分析当前各识别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指明创新团队特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创新团队的发展方向。
2013 Vol. 1 (2): 128-133 [
摘要
] (
251
)
HTML
(0 KB)
PDF
(1004 KB) (
237
)
134
家庭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
肖璐;范明
根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2533份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揭示了社会网络的构成维度(即网络顶端、网络规模、网络差异)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网络顶端对大学生生存型、发展型创业动机均产生负向作用,说明社会网络资源一定程度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网络差异对生存型创业动机产生负向作用,而对发展型创业动机产生正向影响,说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有显著差异;此外,生存型动机较强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3 Vol. 1 (2): 134-138 [
摘要
] (
237
)
HTML
(0 KB)
PDF
(914 KB) (
311
)
国际研究
139
世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比较:三个案例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李靖华;李宗乘;朱岩梅;
首先介绍巴塞罗那、赫尔辛基和东京三个典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然后以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四个层面,对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主导型三种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了不同模式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主导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上海的启发。创新制度上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创新资源上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创新文化上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创新主体上政府干预适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2013 Vol. 1 (2): 139-146 [
摘要
] (
270
)
HTML
(0 KB)
PDF
(1523 KB) (
329
)
147
若干国家绿色专利加速审查的实践及启示
陈琼娣;余翔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日益关注,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清洁技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国家推出加速绿色专利审查的实践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商业化,增强其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论文重点分析英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的绿色专利加速审查实践,对各国实践的重点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并就我国建立绿色专利加速审查程序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2013 Vol. 1 (2): 147-153 [
摘要
] (
330
)
HTML
(0 KB)
PDF
(1287 KB) (
307
)
154
各国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经济举措探析
程如烟
本文从经济体制方面分析探讨了各国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主要举措,包括坚持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改革收入分配体系提高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完善创业、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与经济科技结合的各种保障措施等。
2013 Vol. 1 (2): 154-158 [
摘要
] (
314
)
HTML
(0 KB)
PDF
(1093 KB) (
315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