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0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科技政策
企业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专题笔谈
卷首语
 
 
       卷首语
0 多因素思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性
本刊编辑部
2020 Vol. 1 (11): 0-0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844 KB)  ( 232 )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0 Vol. 1 (11): 0-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1791 KB)  ( 178 )
       专题笔谈
1 面向2035年的中美科技结构性治理新趋向
张成岗
2020 Vol. 1 (11): 1-4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3513 KB)  ( 311 )
4 面向2035年的全球网络安全治理:认知共同体的建构
赵瑞琦
2020 Vol. 1 (11): 4-6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2693 KB)  ( 232 )
6 构建面向2035年科技治理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的创新体系
李佩, 王大同
2020 Vol. 1 (11): 6-8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2801 KB)  ( 244 )
8 面向2035年的科技治理可控二元结构
孙海琳
2020 Vol. 1 (11): 8-11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3498 KB)  ( 295 )
11 人工智能赋能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构建
张正清
2020 Vol. 1 (11): 11-13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2964 KB)  ( 276 )
13 面向2035年的科技治理体系与中俄科技创新合作
吴大辉, 石靖
2020 Vol. 1 (11): 13-15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2880 KB)  ( 257 )
15 构建面向2035年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陈万球
2020 Vol. 1 (11): 15-17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2562 KB)  ( 241 )
       科技政策
18 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个税政策演变过程分析与启示
常静, 芮绍炜, 武雨婷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着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两条主线推进,在这其中,高校通过作价入股形式推动成果转化,奖励给科研人员的股权可以递延缴纳个税,是体现科技人员获得感和相关政策成效的重要方面。该领域政策自1999年发布以来,涉及部门职能众多,对政策协同要求较高,经历几次修订,政策效应在不同阶段有显著不同。对二十多年以来该领域相关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核心政策议题以及相关部门职能转变与协同特征,并结合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需求,对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股权奖励个税政策提出对策建议。
2020 Vol. 1 (11): 18-25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5859 KB)  ( 291 )
26 “全创改试验”政策效果评估:独善其身还是惠及四野
夏岩磊, 刘冰, 李丹
基于嵌入式干预理论与空间关联视角,运用2014—2016年全国25个省份、33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检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全创改试验”明显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新能力,政策试点价值显著;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明显,政策推广价值显著。个体异质特征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区位和行政级别差异通过调节机制平衡地区创新能力差距;政府支持与产业融合状况则伴随程度差异发挥抑制或促进作用。建议充分挖掘地域和制度优势,鼓励跨行政区域的知识流动与合作创新,促进政策溢出效应惠及四野。
2020 Vol. 1 (11): 26-37 [摘要] ( 50 ) HTML (1 KB)  PDF (7555 KB)  ( 374 )
38 如何提高新兴产业政策的决策质量——基于证据决策新视角
史俊, 张楠, 龚湛雪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产业三个宏观政策决策过程中新闻事件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内容分析与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在新兴产业宏观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政策决策者通过设计和实施微观政策工具,激发地方政府和产业行动者的实践,形成为了解决宏观政策决策议题的证据池;政府与行业行动者之间的不同互动方式成为传递决策证据的载体,政策决策者通过使用证据,使改善政策决策质量成为可能;证据使用者与证据生产者的频繁互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为新兴产业政策决策的质量提高提供依据和方法。
2020 Vol. 1 (11): 38-47 [摘要] ( 32 ) HTML (1 KB)  PDF (7175 KB)  ( 227 )
48 国家财政资助项目科技成果权属的历史沿革、制度障碍和解决方案
马波, 何迎春
《科学技术进步法》所确立的“科技成果所有权与知识产权”两权模式是中国构建国家财政资助项目科技成果权属的基本制度框架,是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本土化发展的经验总结,经历了“收权—放权—分权—有限分权”四个阶段。两权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制度体系化角度而言,科技成果所有权法律内涵不明和两权关系不清造成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不协调,容易引发理解混乱和预期落空。未来中国立法应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下,通过修正《进步法》第20条第1款和完善科技成果法人财产化,调整科技成果权属制度,实现科技政策的整合力。
2020 Vol. 1 (11): 48-55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5796 KB)  ( 286 )
       创新研究
56 外部融资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研究
高扬, 李云海
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银行信贷、股市融资和风险投资3种外部融资方式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直接效应方面,当前银行信贷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不显著。相比之下,股市融资和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间接效应方面,银行信贷、股市融资和风险投资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将受到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越强,不同融资方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将更加显著。
2020 Vol. 1 (11): 56-65 [摘要] ( 27 ) HTML (1 KB)  PDF (6890 KB)  ( 300 )
66 微系统技术创新态势及发展对策——基于专利多维度分析
葛慧磊, 王培华, 席献光, 王超
微系统作为航空航天、通信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汽车电子等战略新兴产业基础性关键技术之一,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微系统技术正处于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通过专利技术的整体发展形势、技术集中度、专利权利人类别、目标市场国家/地区这4个方面的系统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流向、技术原创国/地区、专利权人依赖关系这3个维度进行创新态势的体系化深入研究,并与中国微系统技术发展相比较。最后从加强专利海外布局、常态化专利预警、组建专利联盟、专利与标准结合这4个方面对中国微系统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2020 Vol. 1 (11): 66-73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5772 KB)  ( 250 )
       产业研究
74 颠覆式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路径
杨瑾, 解若琳
本文以中国6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颠覆式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进行探究,提炼出创新技术(产品)孵化、市场选择、创新策略选择和市场颠覆4个关键影响因素,归纳出市场型和创新策略型两条转型升级路径,据此提出促进基于颠覆式创新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020 Vol. 1 (11): 74-82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6634 KB)  ( 411 )
83 贸易壁垒与中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基于国外对华反倾销经验数据
乔小勇, 凌鑫
本文基于结构效应与前向联系视角,通过对GAD、WIOD、SEA、UN Comtrade、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数据库从产品和产业层面进行匹配对接展开研究,重点考察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国内产出服务化和国外产出服务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从整体“聚集效应”层面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可“倒逼”中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提升,但这种提升具有结构效应,即贸易壁垒促进制造业国内产出服务化水平,抑制制造业国外产出服务化水平。②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增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助于产出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行业规模、管理效率、开放水平也会对产出服务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③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水平均较低,但产出服务化水平高于投入服务化,且制造业国外产出服务化水平高于国内产出服务化水平,说明基于“产出服务化”视角,中国制造业属于“外向型”制造业。
2020 Vol. 1 (11): 83-92 [摘要] ( 38 ) HTML (1 KB)  PDF (7175 KB)  ( 383 )
       企业研究
93 企业创新、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以中小企业为例
韩鹏程, 薛珑, 汪文健
本文探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创新的关系,验证股权集中度在促进企业创新和企业价值的作用,并对1088家中小板企业和创业板企业2016—2018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价值,而企业创新能力却能提高企业价值。在企业社会责任抑制企业创新过程中,股权集中度对这种抑制行为起到弱化作用。本文将企业创新、社会责任、股权集中度和企业价值统筹结合在一起,弥补以往研究两两之间关系的局限性,拓宽研究企业的视角,最后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2020 Vol. 1 (11): 93-99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4467 KB)  ( 331 )
100 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
彭若弘, 崔藤予
本文以2012—2017年中国持续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分组回归和组间系数差异性检验的方法,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是否为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和研发补贴进行盈余管理,以及该行为是否有效促进上述补助与研发投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高新技术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获得了更多政府补助,且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弱;②高新技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获得更多研发补贴,但会负向调节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且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弱。研究结果说明,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助发放和监管存在政策性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研发意愿和能力,需优化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监管措施,促进补贴资源合理配置。
2020 Vol. 1 (11): 100-109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6548 KB)  ( 374 )
110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大数据企业个人信息泄露案例研究
刘姣姣, 毛子骏, 徐晓林
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总结大数据企业个人信息泄露这一类型事件,同时将根因分析法引入问题研究中,运用流程图、亲和图、鱼骨图以及帕累托分析等工具,分析得出造成80%大数据企业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企业管理漏洞、立法不完善以及外部攻击是解决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公民信息保护意识,企业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并加强信息平台防御。
2020 Vol. 1 (11): 110-119 [摘要] ( 30 ) HTML (1 KB)  PDF (6674 KB)  ( 336 )
       人才研究
120 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评价体系构建及政策内容评估
孙锐, 孙雨洁
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符合创新驱动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7—2018年中央层面颁布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文本数据库和语料库,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手册,并将此成果应用于典型地区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中。研究发现:①基于政策内容分析,有效实现了非结构化政策文本数据的结构化转换,在检验政策文本的一致性、比较政策文本的差异性等方面颇具优势;②基于政策内容的评估研究,可以为政策文献与政策实践的有效对话提供切入点,为构建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2020 Vol. 1 (11): 120-128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5868 KB)  ( 553 )
129 中外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状况比较研究
王高峰, 孔青青, 徐飞
杰出科学家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分析其工作时间和精力的基本配比可以从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揭示科学创新的内在规律。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部的院士群体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行政、社会和学术3个方面的任职差异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中科院院士任职种类多、数量大、时间长,而且在当选前后的不同阶段、不同任职类型和人均任职数量上也显著高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化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对杰出科学家的职业期待以及杰出科学家在工作时间、精力分配和各类任职承担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2020 Vol. 1 (11): 129-136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5610 KB)  ( 252 )
137 科研团队授权型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研究
解志韬, 王辰轩
基于复杂问题的科研团队创新过程需要整合不同团队成员的知识和专长,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提升团队产出。已有研究从团队认知、团队过程等角度阐释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机理,但却低估了团队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73个科研团队的452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团队层面探索中国情景下科研团队授权型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机制以及团队反思的中介作用和团队成员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团队反思在授权型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成员主动性人格调节团队反思和交互记忆系统间的正向关系,且调节授权型领导对交互记忆系统的间接影响。相关结论拓展和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为科研团队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2020 Vol. 1 (11): 137-146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6981 KB)  ( 266 )
       研究与探讨
147 创新扩散视角下对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开放平台的观察与研究
高泽晋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智能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被各国政府看成是角逐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地位的重要布局点。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是科技部针对自动驾驶领域批复的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毋庸置疑承载了中国关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大战略责任,是观察中国智能驾驶开放平台发展情况的典型窗口。本文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对百度Apollo开放平台进行案例研究,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方面归纳其创新属性,总结其发展特征,分析其创新的扩散阶段与扩散方式。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具备较好的创新扩散与传播条件,加速了技术迭代和应用落地。
2020 Vol. 1 (11): 147-152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4447 KB)  ( 349 )
153 气候行动之负排放技术:经济评估问题与中国应对建议
沈维萍, 陈迎
为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几乎所有排放路径都不同程度依赖负排放技术(NETs)的大规模应用。负排放技术不仅关乎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安全,还可能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新领域。本文从气候变化经济学视角,辨析负排放技术、二氧化碳移除(CDR)以及二氧化碳移除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CDR)等概念,重点剖析负排放技术和策略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阐述负排放技术的成本收益评估、负排放策略与减缓和适应措施不同的经济学属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视角下包含负排放方案的气候—经济综合评估模型(IAM)的构建思路,提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对负排放议题的几点建议。
2020 Vol. 1 (11): 153-161 [摘要] ( 41 ) HTML (1 KB)  PDF (6844 KB)  ( 292 )
162 房价对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数据
张媛媛, 夏明
本文基于匹配的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检验和分析了房价对于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影响、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影响是抑制的,整体上看房价的资源配置效应、信用缓解效应和租金成本效应一定程度上存在,且以上各个方面在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另外,高水平房价对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大,房价在越过相应门槛值之后其中介效应才明显。
2020 Vol. 1 (11): 162-170 [摘要] ( 21 ) HTML (1 KB)  PDF (5908 KB)  ( 273 )
171 人工智能发展更容易替代哪些工作岗位?
周文, 耿元
什么样的工作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不同岗位有不同的任职要求和行业特征,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的难易程度也存在差异。总的来看,简单重复的程序化工作替代成本较低,更容易被替代;高附加值产业的岗位替代收益较高,也更容易被替代。本文总结了可能和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岗位类型,以及这些岗位的特点。从人工智能对不同岗位的替代过程来看,人工智能替代传统岗位的速度和规模最终取决于人工智能自身的发展速度、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以及不同岗位应用人工智能对收益的提高程度,在人工智能替代传统岗位的过程中将加剧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
2020 Vol. 1 (11): 171-179 [摘要] ( 31 ) HTML (1 KB)  PDF (6406 KB)  ( 436 )
180 面向科技安全的技术预见方法初探
郭秋怡, 张斌, 武宇
长期以来,技术预见是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开展技术发展中长期态势研判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面向科技安全的技术预见工作,借鉴风险评估领域的理念和方法,分析其与技术预见方法的异同,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两者融合的可能性,构建结合风险评估的技术预见方法流程框架,并指出技术清单选择应遵循“迫切性、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自主性”原则,设计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的技术预见问卷评价指标框架,为面向科技安全的技术预见开展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
2020 Vol. 1 (11): 180-188 [摘要] ( 26 ) HTML (1 KB)  PDF (6600 KB)  ( 324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