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2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9-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企业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政策与路径选择
许世卫
2022 Vol. 3 (9): 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794 KB)  ( 136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2 Vol. 3 (9): 0-0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997 KB)  ( 41 )
       科技政策
1 “揭榜挂帅”制度的定榜策略——基于需求侧创新视角
曾婧婧, 黄桂花
“揭榜挂帅”制度是一种新型科研管理组织方式,其榜单项目如何确定关系到整个制度的运行,更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然而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从“揭榜挂帅”制度遵循的目标导向原则出发,基于需求侧创新视角,构建“揭榜挂帅”制度的定榜策略,将定榜策略分解为荐榜策略和评榜策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组成的荐榜主体形成政府定制榜单、企业推荐榜单和社会海荐榜单三种榜单类型,并据此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适用重点;评榜主体有来自产业界、科研界、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的专家,对于不同来源的榜单评审主体构成比例不尽相同,同时还需对评审主体进行跟踪管理;评榜标准一般针对榜单项目的技术领域、重复研发问题和先进性、代表性、可实现性,而对企业推荐的榜单还需评估榜单需求方的资质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对“揭榜挂帅”制度的理论认识,并可为其实践提供启示。
2022 Vol. 3 (9): 1-10 [摘要] ( 20 ) HTML (1 KB)  PDF (1441 KB)  ( 214 )
11 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边界、类型与规制
王少
深入探析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是完善和实施各类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权政策的重要基础。明确科研人员科研自主的边界和类型是规制科研人员科研自主的前提。从法律到学术规范再到主体特殊性的3次限缩构筑了科研人员科研自主的边界。科研人员科研自主的类型可以从本体和载体角度划分,也可以从职务角度划分。规制科研人员的科研自主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必然要求,规制的根本方法是平衡各方利益,规制的具体措施是防止科研人员的科研行为逾越边界。
2022 Vol. 3 (9): 11-17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1071 KB)  ( 99 )
       创新研究
18 影响国家创新能力的社会基础条件
王珂, 李侠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它的发生依赖特定的社会条件。通过选取五个特定社会条件,即民主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权力距离指数以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对特定社会条件与创新指数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揭示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社会条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总数与创新没有相关性,权力距离对创新负相关;经济与个体的独立性对创新的影响显著,政治的民主程度对创新具有正相关性。因此,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改革对提升中国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2 Vol. 3 (9): 18-24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068 KB)  ( 136 )
25 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需求研究
张静, 徐海龙, 王宏伟
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是科技研发和生产部门的粘合剂,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成果转化过程为主线,梳理成果转化系统的重要主体、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科技服务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并对20255份科技工作者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现状和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研究认为,科技工作者目前仍主要获取成果转移阶段的知识物化服务,并对深加工、体系化的成果供需信息以及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成果价值评估和政策信息及时推送、详细解读等的服务需求较大;科技工作者目前获取的成果产业化服务相对较少,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孵化和熟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需求情况,提出强化科技服务供给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2022 Vol. 3 (9): 25-33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1259 KB)  ( 299 )
3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治理质量与科技创新的门槛效应分析
汪栋, 荣维博, 张桂阳, 何光喜
为了应对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和贸易战升级,各国频繁变更宏观经济政策,给各国的创新活动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影响。本文选取1996—2015年全球21个主要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以政府治理质量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国的贪腐控制、施政有效性和政治稳定程度等6个维度的政府治理质量指标对科技创新均存在单一门槛,在提高治理质量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会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因此,在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可以从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提高政府治理质量两个方面出发,在提高国内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从供给侧层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 Vol. 3 (9): 34-42 [摘要] ( 13 ) HTML (1 KB)  PDF (1116 KB)  ( 147 )
43 适者生存还是变者生存?知识进化的前因组态分析
康鑫, 徐慧
知识具有适应性和突变性等多重复杂性特征,揭示知识的演进规律有助于企业因势利导,增强自身知识的适用能力、稳定能力和价值再造能力。本研究基于集合论思想,构建包含知识层次、进化动因以及进化方向3个层次6个因素在内的知识进化影响机制模型,并对161家高技术企业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发现:①知识适应/遗传进化的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分别为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权力驱动型、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以及知识基础主导逻辑下知识权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②知识变异进化的驱动机制有3条路径,分别为知识基础与知识权力主导逻辑下知识距离驱动型、知识基础与知识权力主导逻辑下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扩散路径驱动型和知识基础与知识扩散路径驱动下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共享意愿驱动型。
2022 Vol. 3 (9): 43-53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1147 KB)  ( 328 )
54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结构及创新机制
布和础鲁, 陈玲
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上数字技术特有的赋能属性,使得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并成为数字时代创新的土壤。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融合,原有的创新系统理论已经难以刻画和解释数字创新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从数字创新的本质出发,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有助于准确和系统性地掌握数字时代的创新规律。在综述现有主流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创新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数据要素化和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其概念、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022 Vol. 3 (9): 54-62 [摘要] ( 25 ) HTML (1 KB)  PDF (1361 KB)  ( 675 )
63 适应与重构: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路径研究
迟景明, 何声升, 张旭雯
校企协同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实现资源融合的重要途径,资源融合重构和深化了校企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基于适应性行为视角分析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内在逻辑,即资源融合的过程就是适应性行为的作用过程。而适应性行为建构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规则体系,同时适应性行为要嵌入到资源融合的规则体系中,并受规则体系所制约。然后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在适应性行为的作用下,创新资源需经历纳新、适应与再造3种状态,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过程就是在吸收、重构与再造的作用下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2022 Vol. 3 (9): 63-72 [摘要] ( 18 ) HTML (1 KB)  PDF (1160 KB)  ( 68 )
       产业研究
73 光刻机产业技术扩散与技术动态演化——对“卡脖子”技术的启示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2022 Vol. 3 (9): 73-84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4289 KB)  ( 253 )
85 制造业数字化投入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基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 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2022 Vol. 3 (9): 85-94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1214 KB)  ( 475 )
       企业研究
95 企业大数据创新能力及作用机理——创新价值链视角
刘小琴, 王楠, 李天柱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以数据价值实现为切入点,通过多案例分析,探索企业大数据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大数据创新能力可以解构为创意形成、转化和传播三大能力,它们之间顺次链接,构成大数据创新过程及数据价值形成过程。其中,创意形成能力是在创新概念形成阶段、大数据价值得以孕育时企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大数据资源、大数据思维、感知识别和创意概念化能力;创意转化能力是企业将创新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成果、促使数据价值释放所需的能力,包括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链接融合和组织管理能力;创意传播能力是企业创新成果应用于市场、数据价值得以真正实现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顾客价值提升、与顾客交互以及数字化服务能力。研究结论对企业大数据创新能力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为大数据驱动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2022 Vol. 3 (9): 95-106 [摘要] ( 21 ) HTML (1 KB)  PDF (1377 KB)  ( 213 )
107 探索性创新还是开发性创新?行业特征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
彭华涛, 孙霆姝, 周晨
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均能促进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但受到行业特征影响,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随之不同。基于权变、优序融资、委托代理、技术跨越等理论,本文从创新创业、国际商务领域主流学术刊物中遴选出与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以及行业特征有关的29个独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以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为自变量,以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为调节变量,以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为因变量。研究结论是:高国际竞争力行业、内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采用探索性创新;低国际竞争力行业、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或仅更适合采用开发性创新;行业科技强度对于创新策略影响国际创业企业的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中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2 Vol. 3 (9): 107-117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1153 KB)  ( 190 )
118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李晓梅, 李曼曼
企业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碳中和目标下,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监管、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污染治理、披露载体及环境管理5个维度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并利用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①制造业企业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水平;②中介效应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加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水平为19.8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拓宽了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讨论。
2022 Vol. 3 (9): 118-127 [摘要] ( 18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322 )
       人才研究
128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董新宇, 鞠逸飞, 段雨欣
本研究以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政策为例,从政策目标出发,在人才成长、学术成果等维度上构建高层次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即使获得了政府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也很难成长为国家级人才,而青年学者是其中潜力最大的群体;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不能显著促进其创新成果产出;而地方政府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对少数高层次人才的高强度支持以及如何破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可能是未来人才工作的关键。
2022 Vol. 3 (9): 128-138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1295 KB)  ( 627 )
       研究与探讨
139 第三方评估在中国:特征、类型与发展策略
程燕林, 张娓
第三方评估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第三方评估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估的内涵、特征与类型。通过第三方评估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对成熟型、补充型和潜在型三种类型的专业性和公开性进行剖析。同时,通过对第三方评估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将未来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划分为乘势发展、积极追赶、韬光养晦和探索转型四种策略。
2022 Vol. 3 (9): 139-146 [摘要] ( 24 ) HTML (1 KB)  PDF (1111 KB)  ( 170 )
147 新时代应急科普发展的多维理路:时代引路、价值归路与实践进路
刘纪达, 浦天龙, 王健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应急科普建设是提升社会公众应急责任意识、强化应急处置水平、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两个至上”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多个视角审视新时代应急科普的时代引路,围绕应急理念、风险挑战、公众需求、疫情常态化等内涵明晰应急科普的价值归路。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设计应急科普实践进路的指导框架,并从协同联动、平战结合、资源拓展、科技赋能、保障支撑五个方面提出应急科普实践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推动新时代应急科普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2 Vol. 3 (9): 147-154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1358 KB)  ( 301 )
155 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研究
张小允, 许世卫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水平、标准化体系与监管体系建设的梳理,识别新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机遇,并深入分析当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全程监管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监管角度、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监管支撑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手段。
2022 Vol. 3 (9): 155-162 [摘要] ( 17 ) HTML (1 KB)  PDF (1101 KB)  ( 161 )
       国际研究
163 全球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
周慎, 朱旭峰, 梁正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形塑未来世界,在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其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当前,世界主要力量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议题,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各自的治理原则、模型和框架,但也存在全球代表性不足、碎片化构建与解读、技术逻辑与权力目的相冲突等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关注人工智能自身及衍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人工智能系统三层架构及可持续发展5P维度中建构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等,探索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范式。本范式有助于夯实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基础,促进更有效的全球治理,保障更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
2022 Vol. 3 (9): 163-169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1082 KB)  ( 335 )
170 日本科技外交战略评析:现实动因、历史演化及其路径选择
邓天奇, 周亭
21世纪以来,日本立足于既有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创新、构建国际多边科技合作网络、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政策工具,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外交战略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日本政府注重发挥科技外交 “以科技促进外交”和“以外交促进科技” 的功能,由此开启了科技与外交融合发展的制度化道路。本文聚焦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主要历程,具体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现实动因、历史演化以及路径选择。借鉴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中国可以通过统筹优化科技外交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行为体合作实践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全球治理、搭建国际科技领袖的合作网络等方式,全方位发挥科技外交的巨大作用。
2022 Vol. 3 (9): 170-180 [摘要] ( 19 ) HTML (1 KB)  PDF (1294 KB)  ( 592 )
18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
徐升权, 陆颖
专利审查高速路是一种专利审查工作共享机制,其产生源于各国应对专利审查积压问题的需要。中国已经与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且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有助于激励各方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各方加强专利保护。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专利审查高速路建设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模式,推动专利审查高速路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善于使用专利审查高速路,以便形成专利竞争优势。
2022 Vol. 3 (9): 181-188 [摘要] ( 22 ) HTML (1 KB)  PDF (1315 KB)  ( 20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