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3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05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科研管理
企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战略
数字经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科技伦理: 路标还是刹车阀?
伊彤
2023 Vol. 4 (6): 0-0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798 KB) (
72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3 Vol. 4 (6): 0-00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997 KB) (
21
)
科技战略
1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刘冬梅, 杨洋, 李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理论创新,围绕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上升,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学科背景等局限,现有文献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分析、体系化构建、重大理论创新性研究、实践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需在综合性时代背景分析、逻辑清晰的体系化架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实践价值分析、生产力布局与新型举国体制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2023 Vol. 4 (6): 1-8 [
摘要
] (
1
)
HTML
(1 KB)
PDF
(1100 KB) (
90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9
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视角
陈志, 王治喃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物质至上”西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作用,探寻为了更好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应如何有效把握产业转型先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发展历史主动。为了加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须厚植物质技术基础,弘扬精神与文化价值。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打造多维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向善”引领科技治理,实现“科技为善”驱动自立自强;增进“中国式现代化自信”,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协作迈向更高水平。
2023 Vol. 4 (6): 9-14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1056 KB) (
163
)
15
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论
靳凤林, 陈嘉铭
每一次人类文明形态的迭代更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当代数字技术之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刻嬗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深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身心关系理论的合理因子,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面临的根本挑战,才能在协调好数字化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部诸要素的基础上,科学处置二者之间的多维复杂关系。
2023 Vol. 4 (6): 15-21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1070 KB) (
38
)
22
以道驭器:数智时代科技如何向善
鄢一龙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爆发,人类文明正进入新一轮数智革命,人类如何有效驾驭新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命题。人类最重要的文明命题已经从“人禽之辨”转为“人机之辨”,包括人是否能被机器替代、人多大程度让渡权力、文明发展是否以人类为中心三个子命题,人类对于文明的最大意义在于主体性。从科技至上到科技向善根本在于以道驭器,科技应恢复器的从属地位、处理科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并建构人类对科技的治理体系。面对科技快速进步,要内求于人的德性,以道驭器,推动道德与科技双轮驱动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2023 Vol. 4 (6): 22-28 [
摘要
] (
5
)
HTML
(1 KB)
PDF
(1786 KB) (
37
)
科技政策
29
中国技术预测(预见)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建生, 吕永波, 任远, 张涵, 袁立科
技术预测是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系统梳理中国技术预测理论研究进展,对更好地开展中国技术预测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符合检索条件的关于技术预测研究的369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展现该研究领域从缓慢起步、稳步上升到平稳发展的过程。结果表明:发文机构内部作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网络,发文机构之间合作不明显,核心作者群尚未出现,文章集中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主管的期刊,研究内容除了对技术预测本质、特征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之外,还涉及国家层面、特定区域和不同行业的技术预见,其中对于德尔菲法的持续关注较为突出。
2023 Vol. 4 (6): 29-40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4257 KB) (
93
)
41
基于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的科技评价政策量化研究
陈强, 李佳弥, 敦帅
科技评价政策对于激发科创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和构建开放的科技发展道路具有深远意义。为了客观评价中国科技评价政策,提升未来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完备性以及科学性,本文以中国在2016年初到2020年末出台的国家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3.1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明确政策重要内容,并结合文本分析结果构建包含10个一级变量、44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对科技评价政策展开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国家科技评价政策对象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方案具体而详尽,政策彼此之间逻辑联系紧密,但仍存在整体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预测性质、激励功能欠缺等问题。最后,基于结论对未来科技评价政策设计与实施提出建议。
2023 Vol. 4 (6): 41-50 [
摘要
] (
1
)
HTML
(1 KB)
PDF
(1508 KB) (
292
)
51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工具特征、话语转向及演进逻辑
平霰, 危怀安, 谭智方, 吴昊夫
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作为研究议题,以中国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502份政策(2006—2022年)为分析对象,以三维政策分析框架为基础,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两条进路总结政策的基本工具应用特征、阶段性话语转向及演变逻辑。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工具的总体应用特征在单一和复合维度之下存在差异性和结构性,可将2006—2022年激励政策大致分为激励成效落实期、激励重点突破期和激励体系协同期,不同时期的政策话语有所转变,在激励目标、激励工具、激励对象和激励效度上具有鲜明的动态规律,而地方政策吸纳与政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政策激励的价值温度与政府注意力变化这三对互动关系是推动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
2023 Vol. 4 (6): 51-62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2677 KB) (
103
)
科研管理
63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项目负责人视角的实证研究
陈建俞
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基金人才项目资助成效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从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的视角,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进行结果性评价,并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特征与项目绩效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成果质量、学科建设发展、研究团队建设、国际合作交流、职业生涯发展、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项目负责人的性别、年龄、职位类别、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学科领域6个特征对项目绩效评价均有影响,海外经历对项目绩效评价没有影响。
2023 Vol. 4 (6): 63-74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1152 KB) (
80
)
75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如何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王滋, 张树满
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中国高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我国高铁产业经历的技术积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3个阶段中,政产学研用融合体系逐步深化和成熟,高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经历了模仿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和原始创新的演化;另一方面,政府在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建立大项目联合攻关管理机制,保证多主体、多要素、多项目之间的协同,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优势,从而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相关研究,并为中国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2023 Vol. 4 (6): 75-85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1898 KB) (
82
)
数字经济
86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研究
皮勇, 张明诚
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中国社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是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领域的广谱性扩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加剧蔓延,严重危害总体国家安全。在当前情势下,由战略政策、伦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组成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框架对总体国家安全的聚焦度不足,各安全治理要素衔接不畅并存在安全保障缺口,已不符合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化解的内在逻辑,无法满足充分保障总体国家安全的风险治理需要。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贯彻全面治理与系统治理思维,通过对现有治理框架进行修正,确立整体治理、动态治理、精准治理、差异治理原则并嵌入具体治理措施,通过系统性化解安全风险全面保障人工智能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
2023 Vol. 4 (6): 86-96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1148 KB) (
234
)
97
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工具的量化评价——基于省际层面政策的文本分析
王伟光, 宋洪玲
借助于相关政策设计,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各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及关键驱动力。本文以近年来不同地区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文本为对象,运用ROSTCM6.0软件对政策样本进行文本挖掘,构建PMC指数模型,并结合PMC曲面对中国数字经济政策的区域化属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在31个省(区、市)62项政策样本中,87.1%的省份其数字经济政策属于优秀和完美等级,其中,25个省份为优秀等级,4个地区为完美等级;其余12.9%为可接受等级。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省份的数字经济政策,无论是从政策性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等层面看,还是从政策效果等方面看,均处于较为完善的水平。未来区域数字经济政策设计在充分激发数字经济的外溢性和网络性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技术发展特质,动态优化政策体系。
2023 Vol. 4 (6): 97-107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2122 KB) (
89
)
企业研究
108
履行社会责任对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
陈思洁, 耿献辉
协同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厘清企业社会责任与协同创新之间的联系对于企业提升短期竞争优势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A股2011—2020年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了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这种作用在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当行业竞争更激烈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时,企业社会责任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2023 Vol. 4 (6): 108-117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1853 KB) (
118
)
118
数据驱动平台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演化——基于必要商城的纵向案例研究
张培, 杨惠晓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要素极大推动了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而数据驱动新创企业应用数据资源开展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内在机理尚未解释清楚。本文沿着“数据资源—业务活动—创新类型—网络效应”的逻辑主线,基于必要商城展开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数据资源属性对数字原生新创企业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差异性影响,数据穿透性影响数据获取与业务活动重构,数据扩展性和自生长性影响数据应用与平台主体的深度参与和协同创新;数字原生新创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从效率型到锁定型的演化路径,创建阶段是以跨边网络效应为主导的效率型创新,成长阶段呈现为跨边与同边网络效应并存的锁定型创新。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数据驱动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为新创企业进行可持续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 Vol. 4 (6): 118-129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1386 KB) (
46
)
研究与探讨
130
数智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基于科研、教育与技术应用视角
邱均平, 付裕添, 张蕊, 徐中阳
本文以近十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重点期刊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2022年学科教育机构博士点培养方向作为支撑,运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知识图谱,从科研、教育、技术应用三个视角出发,对数智时代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导向、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进行全面探究。研究发现,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正向着数智化研究领域发展,传统领域在处于深耕状态的同时也受到数智化的影响,不断与之融合并创新研究方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化领域相关研究在当下发展迅速、相关人才需求量大;学科领域研究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总体呈现出交叉化、技术化、效能化、协同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2023 Vol. 4 (6): 130-141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1446 KB) (
56
)
142
数据主权的演进、挑战与层级治理路径
刘妍
数据主权是各国在网络空间新领域中激烈争夺的国家资源,关乎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追溯主权理论,其经历了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到网络主权和数据主权的发展历程,在当下数字经济驱动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主体维度拓宽、保护模式多元、法律形态多层次等治理挑战:互联网数据巨头利用其在数据市场的支配性地位削弱了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权力,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多元的数据主权政策和巨大的数据体量差异加大了主权治理难度,互联网架构之物理层、逻辑层和内容层的特征差异导致对其治理无法采用统一的逻辑或标准。面向这些多维挑战,应以层级性的数据主权治理思想为指导,分主体规划治理原则、分区域建设治理模式、分层次完善治理框架,构建数据主权的层级规制,在全球数据争夺洪流中有效捍卫中国数据主权安全。
2023 Vol. 4 (6): 142-152 [
摘要
] (
2
)
HTML
(1 KB)
PDF
(1171 KB) (
41
)
153
营商环境、全球价值链位置与人才竞争力
黄海刚, 曲越, 闫芳芳
人才问题和科技问题正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良好的营商环境被视为构建国家人才竞争力体系的核心。本研究从国内外双循环视角,基于面板平滑转化回归模型,研究营商环境在不同价值链机制下对人才竞争力的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低机制中,营商环境指数每增加1%,会带动国家的人才发展指数上升0.6259%,随着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营商环境对国家人才发展的影响度调整为0.4569%,营商环境对人才竞争力的影响从数量和规模视角开始转向质量和结构层面。国别异质性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营商环境对人才发展的影响度方面差异明显,英国的营商环境对人才发展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的营商环境优化对国内人才的发展和国外人才的吸引均起到重要作用。
2023 Vol. 4 (6): 153-161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1826 KB) (
86
)
162
网络平台个人信息的共享规则研究
沈俊, 宋晓亭
以购物、社交、生活服务、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出行、搜索七大类共49款网络平台隐私协议的共享条款为研究对象,揭示当前主流网络平台共享现状及特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借鉴欧盟、美国等共享规则,以期为个人信息共享的实践规则及法规的设计和完善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现行网络平台个人信息共享政策突破了授权同意原则的限制,扩大了个人信息共享范围,共享过程控制措施不完善,重原则性规范,缺乏具体的安全保障措施安排。因此,有必要清晰界定授权同意原则的定位、适用范围,明确网络平台运营主体共享过程的控制措施,明确其责任与和义务,以平衡个人信息流通与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
2023 Vol. 4 (6): 162-169 [
摘要
] (
5
)
HTML
(1 KB)
PDF
(1093 KB) (
35
)
国际研究
170
证据的善治:英国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原则建构与循证逻辑
耿旭, 黄妙欣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各国电子化政府改革深化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学界探讨的关键话题。其中,伦理治理原则如何建构以及如何与伦理管理实践进行适应性互构成为首要问题。英国政府基于循证治理理念,探索出典型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式。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根据英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相关文件,归纳英国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的建构证据与内容层次,同时以英国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和公共标准审查为例,呈现并提炼出“原则引导-原则应用-原则嵌入”的循证式行动逻辑。
2023 Vol. 4 (6): 170-179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1146 KB) (
358
)
180
法国网联汽车的数据合规方案及中国启示
梅傲, 尹诗楠
随着数据权利化、制度化的发展进程,数据秩序已得到重视,但网联汽车领域的数据秩序尚无完善的保障体系。顺应网联汽车发展的不可逆趋势,应当关注该领域的数据合规问题,提供本土化的合规方案。以法国网联汽车合规方案为考察重心,该方案以GDPR和法国数据保护法为基础,由CNIL主导、各行业共同参与制定,具备赋权脉络清晰、场景划分合理、政府监管灵活的优势。中国应一方面落实知情同意原则,强化数据管理者的告知义务,增强行业自律性;另一方面转变传统的统一数据规范,设立分类数据规则,同时成立交通领域的专门数据监管部门,从制度和监管角度对国内网联汽车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合规问题提供双重保障。
2023 Vol. 4 (6): 180-188 [
摘要
] (
3
)
HTML
(1 KB)
PDF
(1100 KB) (
5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