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3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3-10-10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际研究
农业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创新研究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治理机制研究
吴绍波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2013 Vol. 1 (10): 5-9 [
摘要
] (
232
)
HTML
(0 KB)
PDF
(913 KB) (
294
)
10
低碳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祁琼;陆小成
加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科技创新管理是加快低碳科技创新所进行的目标定位、过程管理、平台搭建的综合性服务过程,具有资源整合性、公共服务性、知识共享性等特征。构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系统模型要再造创新流程、完善服务类型、搭建服务平台、优化管理主体,为低碳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提供系统化的创新服务。构建低碳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平台应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社会群众等层面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2013 Vol. 1 (10): 10-15 [
摘要
] (
215
)
HTML
(0 KB)
PDF
(1009 KB) (
214
)
16
组织学习是IT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吗? ——基于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
谢卫红;王田绘;王永健;高瞻
探讨IT能力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利用来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0位中高层管理者的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组织学习在IT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T能力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均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IT能力通过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完全中介作用于技术创新。
2013 Vol. 1 (10): 16-22 [
摘要
] (
206
)
HTML
(0 KB)
PDF
(1017 KB) (
18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23
基于技术核心能力的全球化兼容产品结构研究
王佳
本文在分析技术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公司建立全球化兼容的产品结构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鉴别专有技术和市场相关的核心组件,更好地建立公司稳固的技术核心能力。通过分析如何对产品的核心成分进行精确识别,使公司能够利用技术核心能力,将产品的专有技术与市场相关的组件联系起来,进而决定内部进行生产的产品组件以及外包或采购的组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013 Vol. 1 (10): 23-29 [
摘要
] (
200
)
HTML
(0 KB)
PDF
(1217 KB) (
163
)
30
我国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薛薇;魏世杰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为吸引、培养和稳定高级管理或技术人才,一直在探索股权激励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一直探索技术入股后的股权分配。2009年开始,以中关村、东湖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地区,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激励试点工作,为有关政策的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但我国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尚存在落实难、缺乏对长期股权持有和科技性中小企业的激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权激励的发展和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深入分析了我国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2013 Vol. 1 (10): 30-35 [
摘要
] (
204
)
HTML
(0 KB)
PDF
(915 KB) (
223
)
区域研究
36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韩东林;杜永飞;夏碧芸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2013 Vol. 1 (10): 36-42 [
摘要
] (
203
)
HTML
(0 KB)
PDF
(1030 KB) (
239
)
43
长三角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技术的实证研究
郭际;叶卫美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1996—2010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即贸易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度等变量对长三角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优化对长三角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影响。
2013 Vol. 1 (10): 43-48 [
摘要
] (
227
)
HTML
(0 KB)
PDF
(1001 KB) (
246
)
49
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评与影响因素分析
陈作成;龚新蜀
本文从系统整体协同视角整合产业系统不同生产环节效率,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度量模型,测度西部地区2005—2010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并实证分析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趋势,地区间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差异逐步拉大,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协同性较差;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会促进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弱化清洁生产效率的提升;FDI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节能”方面,而非“减排”;结构因素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比制度因素更加重要。
2013 Vol. 1 (10): 49-55 [
摘要
] (
223
)
HTML
(0 KB)
PDF
(1069 KB) (
157
)
产业研究
56
研发产业及其成熟标志的研究
王一鸣
在后学院科学背景下,商业与产业利益向学术与非学术研究领域的逐渐渗透,使得研发与产业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并且研发外部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研发活动渐渐脱离了其他产业载体和中介,具有作为一种独立产业的明显特征,成为价值的直接创造和实现方式。独立型的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出现与增长是研发产业成熟的标志,对于集成电路领域研发的实证研究佐证了这一观点。研发产业对于我国当前的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 Vol. 1 (10): 56-60 [
摘要
] (
209
)
HTML
(0 KB)
PDF
(1083 KB) (
170
)
61
中国各省份制造业R&D增长绩效差异:结构和竞争力效应
俞文华
本文基于2000年和2009年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R&D投入增长绩效差异及引致这种差异的结构和竞争力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大多数省份制造业R&D增长绩效差异主要受其竞争力效应影响的结论。各省份要进一步驱动R&D增长就必须提升其创新竞争力,特别要采取有效政策以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改善创新环境并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活力。
2013 Vol. 1 (10): 61-66 [
摘要
] (
218
)
HTML
(0 KB)
PDF
(890 KB) (
247
)
67
基于Malmquist-DEA的中国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刘琪林;李富有
本文在构建1999—2010年中国29个省区市能源产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能源产业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效率。此外,各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技术进步既存在条件收敛,也存在着绝对发散。因此,我国各省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将不能实现最终趋同。
2013 Vol. 1 (10): 67-73 [
摘要
] (
275
)
HTML
(0 KB)
PDF
(1167 KB) (
142
)
74
进入规制、产业横向整合与产业发展——基于中国光伏多晶硅产业的模拟解释
董瀛飞;张倩肖
本文引入大、小企业假定,以及符合我国多晶硅产业特点的创新方式和大企业的兼并活动构建“History-friendly”模拟模型,模拟2006—2015年进入规制政策和产业横向整合对市场集中度、平均价格加成和企业倒闭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未来需求增长的环境下,进入规制政策降低了多晶硅产业市场集中度和平均价格加成;而产业横向整合提高了多晶硅市场集中度,在需求增长率低于一定限度时,明显降低了平均价格加成和企业倒闭率。
2013 Vol. 1 (10): 74-80 [
摘要
] (
187
)
HTML
(0 KB)
PDF
(1074 KB) (
147
)
企业研究
81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形成研究
张洁;安立仁;张宸璐
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形成是创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梳理商业模式内涵等研究基础上,分析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均衡性与网络嵌入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模式形成与构建的关键变量,探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方式与形成途径,即通过技术与市场开放式搜索交互驱动下客户价值的确认,交易范围和内容多样性与交易结构开放性促动下交易模式形成,以及内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下盈利模式优化,并通过三方面构件共同作用并不断重构形成动态均衡的商业模式。最后,通过验证性案例研究方法对研究理论进行验证。
2013 Vol. 1 (10): 81-86 [
摘要
] (
252
)
HTML
(0 KB)
PDF
(1125 KB) (
228
)
87
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宋清
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的实质是面向在孵企业配置资源,合理运用孵化资源、提高孵化资源配置效率,对培育更多更好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优化孵化资源配置结构、建立孵化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孵化资源调控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科技型创业企业孵化资源配置效率。
2013 Vol. 1 (10): 87-92 [
摘要
] (
214
)
HTML
(0 KB)
PDF
(948 KB) (
226
)
农业研究
93
不同资本禀赋下资金借贷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蔡键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在资金自由流动情况下资金借贷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约束对不同资本禀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流动性约束对高资本禀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作用较小,各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措施对该类农户刺激效用较小;相反,流动性约束将限制影响中低资本禀赋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使其无法进行技术投资或者仅能通过借贷实现低技术效应和中等门槛的非资产型技术投资,各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措施对该类农户具有较大的刺激效用。
2013 Vol. 1 (10): 93-98 [
摘要
] (
211
)
HTML
(0 KB)
PDF
(1024 KB) (
204
)
99
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机制的思考
郭强;刘冬梅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近几年一种较典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建立与创新发展两个阶段。本文通过对其发展轨迹的综述,对比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模式,发现多元参与机制、多样化运行方式、长效组织实施机制和交流互动机制构成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典型运行机制,但同时其也面临着专业化服务不强、合作协调机制不健全、开放度不够、交流互动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与其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整合、优化农村科技服务内容、推动其向法人实体转变等政策建议。
2013 Vol. 1 (10): 99-104 [
摘要
] (
237
)
HTML
(0 KB)
PDF
(1103 KB) (
240
)
研究与探讨
105
协同创新驱动的云计算服务模式与战略
张亚明;刘海鸥
创新驱动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举措,并逐步上升为将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本文在当前服务主导逻辑背景下,将服务创新、协同创新、云计算协同技术进行系统整合,提出“协同创新驱动的云计算服务模式”科学命题并探讨其运行机制,以此深入解析云计算这一“颠覆式”服务模式创新的时代价值,最后提出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四种云计算协同服务策略。
2013 Vol. 1 (10): 105-111 [
摘要
] (
209
)
HTML
(0 KB)
PDF
(1743 KB) (
202
)
112
服务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实训体系分析
杨晨;谢裕莲;蔡芸
本文从知识产权服务诉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目标定位的双维度探析了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新内涵,探究了现代教育观下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及其架构和服务模式。意在缩小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知识产权专业化复合型实务人才诉求缺口的同时,为缓解高校专利证书沉睡于“象牙塔”休眠的科技创新“肠梗阻”格局、促进高校创新实践基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以及为扭转现存的学生创新实践团队数逐年上升而下拨创新项目单位经费数下降窘局提供解题的良方。
2013 Vol. 1 (10): 112-117 [
摘要
] (
198
)
HTML
(0 KB)
PDF
(1110 KB) (
190
)
118
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及其协同管理效应度量模型构建
南星恒
企业是价值创造的机器,智力资本管理把蕴含在个人大脑中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组织知识,进而将组织知识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活动中,通过无形资产(智力资本)和有形资产的有效匹配创造了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为利益相关者带来了预期的投资收益。对智力资本协同管理效应的度量和评价对企业战略价值链构造、打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构建具有实用意义的企业智力资本协同管理效应的评价和度量模型成为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旨在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构建度量智力资本的协同管理效应的动态模型。
2013 Vol. 1 (10): 118-123 [
摘要
] (
215
)
HTML
(0 KB)
PDF
(992 KB) (
174
)
国际研究
124
分工均衡演化视角下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演进及其跨越
张鹏
本文首先对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将产品内模块数量演化模型与产品中间投入分工均衡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形成。产品模块化使不同国家的分工均衡随着技术演化实现了从最终产品间到产品内模块层面的转移,在最终产品层面形成发展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突破模块化陷阱的基本要求,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产品建构知识创新与模块创新相结合。
2013 Vol. 1 (10): 124-129 [
摘要
] (
182
)
HTML
(0 KB)
PDF
(1043 KB) (
174
)
130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机制的比较研究
吴金希;李宪振;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随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组织创新而获得长效发展,都对推进技术产业化和提升产业技术能力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点在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不断沿着创新链条进行角色转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则始终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同时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二者的演变对创新中国内地新型产业技术研发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3 Vol. 1 (10): 130-137 [
摘要
] (
238
)
HTML
(0 KB)
PDF
(1420 KB) (
189
)
138
中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及演变路径分析
郭永辉
本文首先从引起生态产业链系统失稳的因素出发,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动因,提出生态产业链治理体系构架;其次基于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的治理实践,提炼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三种治理模式;最后分析了中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2013 Vol. 1 (10): 138-145 [
摘要
] (
191
)
HTML
(0 KB)
PDF
(1452 KB) (
219
)
146
“世界城市”发展民生科技的经验与启示
武霏霏;王峥
本文以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为比照对象,通过对这三个城市政府最新发布的官方城市规划、科技规划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关键词,研究这三个城市民生科技工作的内容重点及规划方式,为北京市以及国内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2013 Vol. 1 (10): 146-151 [
摘要
] (
192
)
HTML
(0 KB)
PDF
(1177 KB) (
171
)
152
中国发电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评价及建议
王利政;李俊彪;王浩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进入2011年世界500强的20家发电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中国发电集团建设世界一流发电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3 Vol. 1 (10): 152-158 [
摘要
] (
187
)
HTML
(0 KB)
PDF
(1303 KB) (
21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