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6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1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研管理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公私合作模式研究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1
中英文目录
2016 Vol. 0 (3): 1-3 [
摘要
] (
91
)
HTML
(1 KB)
PDF
(1006 KB) (
133
)
卷首语
4
引力波探测与国际合作
本刊编辑部
2016 Vol. 0 (3): 4-4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694 KB) (
193
)
科研管理
5
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绩效——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
卢方元, 海婷婷
本文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选取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专利申请数四个指标,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四大地区和31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四大地区R&D投入绩效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31省市R&D投入绩效较高的有安徽等地、较低的有吉林等地,其余省市居中。2004—2013年,北京等地的R&D投入绩效总体增长较快,广东等地总体下降较快,其余省市总体变化平稳。
2016 Vol. 0 (3): 5-11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1099 KB) (
401
)
12
2005—2014年国内科技管理研究重要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齐书宇, 胡万山
本文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关于科技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梳理近十年中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激发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科技类期刊的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2016 Vol. 0 (3): 12-18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2042 KB) (
323
)
创新研究
19
玩兴与创造:基于个体和组织视角分析
聂晶, 卢新怡
基于现有研究将玩兴分解为个体玩兴和组织玩兴气氛,对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玩兴对创造力产生积极作用的主要路径。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玩兴特质,玩兴的投入享受、寻求新奇、自我坚持、接纳变化等特质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作为组织的内部环境,玩兴气氛通过改变压力情境、人际情境、自我认知和内在动机,促进组织创新。为玩兴与创造力关系研究提供了总体分析框架,提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玩兴对创造力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两个未来研究方向。
2016 Vol. 0 (3): 19-23 [
摘要
] (
144
)
HTML
(1 KB)
PDF
(1041 KB) (
779
)
24
创客空间的分享式经营租赁与综合性产业化服务研究
常耀中, 余博
创客空间的分享式经营租赁与综合性产业化服务是其实现盈利和发展的关键。首先分析了创客空间分享式经营租赁和综合性产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特征以及其低成本和高收益的经济属性,并予以例证;其次通过二阶段博弈模型论证了前述经营模式下运营者与创客成功合作的纳什均衡;最后给出了促进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2016 Vol. 0 (3): 24-29 [
摘要
] (
128
)
HTML
(1 KB)
PDF
(1064 KB) (
279
)
30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6 Vol. 0 (3): 30-35 [
摘要
] (
216
)
HTML
(1 KB)
PDF
(1161 KB) (
1416
)
36
基于知识搜寻的开放式创新绩效研究
赵立雨
本文从外部知识搜寻视角,探讨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问题。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程度随企业规模和R&D支出增加而提高;与制造企业吸收更多市场知识相比,服务型企业更多地利用科学知识;开放式创新实践使得服务型企业更多地参与非正式的知识交流活动,从而加大外部知识搜寻力度。研究有利于证实开放式创新理念在服务领域的广泛运用,能够为服务型企业在外部知识搜寻方面提供新视角。
2016 Vol. 0 (3): 36-41 [
摘要
] (
103
)
HTML
(1 KB)
PDF
(1008 KB) (
189
)
42
合作经验、双元学习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
马蓝, 安立仁, 张宸璐
本文结合208家西安市高新区高技术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经验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经验对组织双元学习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应用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企业缺乏对合作经验的不断学习和挖掘,进而影响了对双元学习能力的高度重视,无法有效发挥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因此,企业需积累和学习合作经验提升双元学习能力继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充分把握合作创新网络这个聚集丰富知识、技术的平台,获取更多知识资源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2016 Vol. 0 (3): 42-48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1073 KB) (
390
)
产业研究
49
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变化趋势
董桂才
以低要素成本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中国许多产业快速扩张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带来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采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真实地位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测算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产品在不断升级,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也在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应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以低要素成本优势为依托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之后,及时转向以规模经济优势为依托,进行重点研发和突破,最终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爬升的目标。
2016 Vol. 0 (3): 49-54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897 KB) (
561
)
55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攻略
谢泗薪, 张志博
运用互联网思维,从服务经济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科技金融服务业,对互联网思维和科技金融服务相融合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通过对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剖析,探讨其发展模式与攻略:发展有担保的股权众筹,保护投资人利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借鉴美国硅谷银行发展模式,将中国科技银行做大做强;整合各地区资源,搭建科技金融服务综合大平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6 Vol. 0 (3): 55-61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1374 KB) (
409
)
62
创新驱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换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周明, 喻景
通过对重庆市2001—2013年的工业数据分析发现:重庆市工业结构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所推进,工业结构变化主要是三类工业部门间的内部转换;传统工业部门比重有所下降,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专业化水平有所降低,大多数部门专业化水平变动较小,工业专业化改善力度不大。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构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五大中心城市工业结构转换能力,得出重庆市的工业结构转换能力处于末端,影响工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创新能力、需求供给水平、对外贸易以及环保水平。
2016 Vol. 0 (3): 62-68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1179 KB) (
207
)
69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专利作用
魏延辉, 张慧颖, 魏静
本文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从产业视角分析了专利数量对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分析产业内各行业贡献差异与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专利作用机理,为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2016 Vol. 0 (3): 69-74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54
)
75
制造业聚集、科技创新与行业差异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基于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制造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分行业比较表明,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多数机械电子制造业和轻纺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而部分资源加工工业的产业聚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技创新。无论是从静态方面还是从动态方面进行分析,上述结果均成立。
2016 Vol. 0 (3): 75-80 [
摘要
] (
118
)
HTML
(1 KB)
PDF
(1100 KB) (
246
)
企业研究
81
工程咨询企业专业声誉结构研究
郑爱翔, 周海炜
本文通过访谈、文献研究以及内容分析法进行专业声誉结构体系构建,利用SPSS和AMOS对两组样本共计312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声誉结构权重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声誉模型属于典型的双主体结构模型,涵盖业主感知和同行感知两个评价结构,其中业主感知包括知名度感知、专业度感知和胜任度感知维度,同行感知包括知名度感知和专业度感知维度;业主感知和同行感知结构重要性总体相当,在权重上业主感知略胜于同行感知。
2016 Vol. 0 (3): 81-87 [
摘要
] (
107
)
HTML
(1 KB)
PDF
(1081 KB) (
226
)
88
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陈立勇, 周舒凡, 邹思明, 曾德明
从企业内外部因素出发,分析吸收能力与环境动荡性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国五个行业上市公司2004—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吸收能力和市场动荡性对技术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动荡性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未完全得到支持。
2016 Vol. 0 (3): 88-92 [
摘要
] (
120
)
HTML
(1 KB)
PDF
(1030 KB) (
381
)
93
全球十大航空企业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及对策
简南红
世界航空强国不断加大在华专利战略实施的力度,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飞机专项实施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以全球十大高度垄断的航空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华所申请的专利信息以及相关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了国外航空企业在华的专利布局,揭示了国外航空企业对华专利战略的特点,探讨了促进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016 Vol. 0 (3): 93-99 [
摘要
] (
132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419
)
区域研究
100
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冯吉芳, 袁健红
基于由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构成的生态福利绩效指标,分析了2005—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变化趋势,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剖析省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个省市中有12个省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在减少;区域人均GDP高并不代表生态福利绩效就高;技术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服务效应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抑制作用;30个省市均面临着服务效应的抑制问题。
2016 Vol. 0 (3): 100-105 [
摘要
] (
129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441
)
106
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现状调研与分析
彭灿, 徐瑞泽, 奚雷, 李德强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现状,我们采用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论述了该项调研的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方式与流程,给出了调研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2016 Vol. 0 (3): 106-112 [
摘要
] (
94
)
HTML
(1 KB)
PDF
(1082 KB) (
525
)
研究与探讨
113
服务价值逻辑主导的云计算价值系统研究
陈蓉, 叶春森, 梁昌勇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与服务,改变了IT价值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和规则,促进了服务导向的IT服务价值系统形成。云计算在改变原有信息网络技术的服务成分和交付模式的基础上,提高了传统服务要素在使用中产生附加值的创造效率,推动了互联网服务创新架构演化,创造了终端使用中的节能、绿色与交互等服务消费需求;这些服务价值逻辑主导了由发现、创造、转移和创新构成的云计算价值系统。
2016 Vol. 0 (3): 113-118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1100 KB) (
192
)
119
创新环境的要素构成及其影响机理
朱建新, 朱祎宏, 鲁若愚
通过文献梳理讨论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因素及其情境化特征,提出应从企业视角逐层展开以确定中国情境下企业创新环境的内涵及要素构成。分析了企业创新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描述了创新环境诸要素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差异性,提出了由网络效应、动力效应和保障效应构成的创新环境要素结构,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维度要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指出了后期开展诸如创新环境测度、优化以及创新政策分析的工作路径。
2016 Vol. 0 (3): 119-125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1110 KB) (
474
)
公私合作模式研究
126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的协同机制
刘博, 孙付华
新常态下,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可以通过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升项目实施效率。在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各方之间会存在利益冲突,需要建立起能够有效协同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机制。在识别了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从初始信任建立机制、补偿机制、绩效监控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PPP模式下新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协同机制。
2016 Vol. 0 (3): 126-130 [
摘要
] (
93
)
HTML
(1 KB)
PDF
(1955 KB) (
196
)
131
公私合营项目收益系统动力学分析——以天然气项目为例
孙春玲, 任菲, 张梦晓
针对天然气项目成本与收入构成框架,基于项目收益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构建天然气PPP项目收益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结合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西北加气站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模型有效性检验、仿真模拟与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特许期、特许价格、年加气量和私人部门期望收益率对项目收益产生综合相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从而提出有关特许经营协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建议。
2016 Vol. 0 (3): 131-137 [
摘要
] (
83
)
HTML
(1 KB)
PDF
(1470 KB) (
220
)
人才研究
138
中国科技人员的权力分层研究
付连峰
中国科技人员的权力地位包含多种维度,但以行政权力、专业权力、项目权力为核心。当前科技人员群体可以按照权力状况分为五个层级,上层科技人员的专业权力和项目权力极为突出;中上层科技人员的行政权力非常显著;中层科技人员拥有较多项目权力;中下层与中上层类似,其权力地位主要源于行政管理职务;下层则是“无权的大多数”。科技人员的权力状况深受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的影响。
2016 Vol. 0 (3): 138-144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1028 KB) (
542
)
145
“面子”文化情境下团队领导外部社会网络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王艳子, 罗瑾琏, 李倩
本文以126位研发团队领导为调研对象,探究团队领导外部社会网络、 团队跨界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网络密度对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密度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面子”在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
2016 Vol. 0 (3): 145-149 [
摘要
] (
110
)
HTML
(1 KB)
PDF
(1030 KB) (
296
)
国际研究
150
中美科技合作中美方战略分析及思考
陈强, 陈凤娟
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美国主要从维护其全球领袖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战略目标以及坚持利益诉求等角度出发,思考并布局对华科技合作。鉴于此,论文分别从战略与战术层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中美科技合作。在战略层面,中国应加强全局统筹,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全局支撑;同时促进各个层面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实现科技合作行动与国家战略的深度对应。在战术层面,中国应加强科研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把握中美科技合作的自主权;为本土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美人才交流,提高两国人才素质。
2016 Vol. 0 (3): 150-155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1064 KB) (
295
)
156
英国环境决策公民陪审团制度及镜鉴
陈幸欢
本文研究了作为域外环境与公共决策领域普适性公众参与制度的公民陪审团制度,在其运行逻辑中,蕴含着抽选公民陪审员和遴选专家证人、专家证人小组接受公民陪审员的询问等基本程序。公民陪审团兴起的制度背景在于社会理性对技术理性的纠偏与协调,以及代议制民主向协商民主的转变趋向。从中可以得出的启示在于,自上而下地推动实现公众与政府的有效协作和互信,以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相互印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以随机抽选的方式保证参与者的代表性,以交互性的质询和讨论方式保证参与质量,充分的程序和制度保障保证参与的有效性。
2016 Vol. 0 (3): 156-160 [
摘要
] (
126
)
HTML
(1 KB)
PDF
(993 KB) (
289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