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0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05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企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研究
中英文目录
专题笔谈
卷首语
卷首语
0
由学生举报导师科研不端行为说开去
本刊编辑部
2020 Vol. 1 (12): 0-0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958 KB) (
267
)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导读:
2020 Vol. 1 (12): 0-00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1732 KB) (
157
)
专题笔谈
1
面向2035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愿景
马立政, 李正图
2020 Vol. 1 (12): 1-3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908 KB) (
288
)
4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迁
朱秋
2020 Vol. 1 (12): 4-5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645 KB) (
287
)
6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
祖明, 朱建涛
2020 Vol. 1 (12): 6-7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2916 KB) (
241
)
8
科技助力提升资源配置的预测力、优配力、化险力
康乃馨
2020 Vol. 1 (12): 8-10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2896 KB) (
211
)
11
面向2035年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理念秉持
吕小亮
2020 Vol. 1 (12): 11-12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2113 KB) (
196
)
科技政策
13
关系-内容视角下央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研究
刘晓燕, 庞雅如, 侯文爽, 单晓红
央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对于中央政策落实并发挥最优政策效果,使科技创新政策成为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强大助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关系协同和内容协同两个视角,综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及自然语言处理中的LDA主题挖掘、语义相似度计算等方法,以京津冀为例,对央地政策协同现状予以实证。结果表明,在关系协同中,北京市政策主体参与科技创新治理积极性最高,而河北省和天津市两地政策主体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同时三地政策主体对中央政策执行的稳定性有待增强;在内容协同中,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治理各具特色,北京市与中央科技创新政策目标一致性较高,政策措施相较于中央更为丰富,天津市和河北省在科技创新治理中相较于中央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
2020 Vol. 1 (12): 13-21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8911 KB) (
238
)
2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对人才激励的影响分析
夏玉辉, 彭雪婷, 杨帆, 刘家琰
科技人才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提高该群体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科研人员,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以来的系列政策对科技人才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政策总体上对创新活力激发作用较为显著,科研项目绩效和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激励效果尤为突出,科研事业单位落实情况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差异化长效激励机制,健全事业单位法人责任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2020 Vol. 1 (12): 22-29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5104 KB) (
617
)
30
财政补贴和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中的耦合作用
贺炎林, 张杨, 马琳
技术创新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分别研究了财政补贴和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考察两者在技术创新中是否产生耦合作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耦合作用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以2010—2017年北京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和财政补贴在技术创新中产生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耦合作用,但该耦合作用的显著性会随着研发投入和财政补贴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在中低规模研发投入和高财政补贴的企业中耦合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政治关联、公司治理结构较好、制造业行业和年轻的企业中耦合作用更显著,本文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0 Vol. 1 (12): 30-40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7323 KB) (
227
)
41
国家自创区政策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实证研究
周阳敏, 王前前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国家自创区是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驱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并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自创区的设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政策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自创区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东部地区国家自创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抑制效应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国家自创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成长周期异质性,这是本文的重要创新发现。因此,各自创区需合理规划产业集群体系,特别是西部产业集群,在自创区的制度平台效应下,创新企业、人才、各类平台和机构的协同创新行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 Vol. 1 (12): 41-53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8968 KB) (
258
)
企业研究
5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策略选择
巩雪, 刘海兵
开放式创新能够帮助企业跨越组织边界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从而实现快速满足创新需求、提升创新效率的目的。但作为一种创新范式,开放式创新演进的逻辑和动态规律仍未从理论上得到充分归纳。本文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选择海尔、华为、宝洁、波音4家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典型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策略如何“巧配”。研究发现,以技术距离、技术效率和技术储备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依次从低到高经历3个阶段,即技术追赶阶段、技术同步阶段和技术领先阶段。以知识流、开放控制、开放程度和开放方式为区分依据,开放式创新类型有积极型、稳健型和谨慎型3种类型;在技术追赶阶段,选择积极型开放式创新,同时要注重吸收能力培育;在技术同步阶段,选择稳健型开放式创新,同时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领先阶段,选择谨慎型开放式创新,同时要建设创新资源治理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开放式创新选择的基础,而与之匹配的开放式创新策略的实施又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两者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2020 Vol. 1 (12): 54-66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10198 KB) (
363
)
67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
刘云, 马志云, 张孟亚, 白旭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的189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样本企业研发投入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研发支出与企业规模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企业受政府支持力度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通过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积累效应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时间推移而影响作用增强。文章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得出若干启示,提出相应建议。
2020 Vol. 1 (12): 67-75 [
摘要
] (
47
)
HTML
(1 KB)
PDF
(6060 KB) (
314
)
76
企业间合作创新产出类型可预期吗——基于关键研发者的作用
孙笑明, 杨新蒙, 王巍, 王雅兰, 王春艳
本文基于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高新区2003—2017年申请的专利数据,提取到352个企业间合作关系,实证检验了关键研发者参与比例与企业合作创新产出类型的关系,考察了企业合作区域内/区域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关键研发者参与的比例对企业间合作的探索式创新产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对利用式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相对于区域间企业合作,区域内企业合作正向调节关键研发者参与比例对企业合作的探索式创新产出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
2020 Vol. 1 (12): 76-85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6725 KB) (
227
)
86
智能工业时代的企业核心能力构成与作用机理——基于对223篇企业领袖公开谈话的扎根理论分析
杨青峰, 任锦鸾
智能工业时代到来和全球贸易冲突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构建全新的核心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在利用扎根理论对223篇企业领袖的公开谈话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能工业时代的企业核心能力构成框架由知识资本驱动下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基于产业生态的智慧生产能力、连接与获取终身用户能力、内外部环境创新能力4项能力构成,并指出 “能力飞轮”是企业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核心机理。该框架和机理系统诠释了智能工业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演变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动态能力理论。
2020 Vol. 1 (12): 86-97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8976 KB) (
257
)
98
基于扎根范式的虚拟企业供应链信息控制力研究
贾旭东, 杨荣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影响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虚拟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以保证其稳定性,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虚拟企业增强其供应链信息控制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采用扎根研究范式对3家典型虚拟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进行供应链信息控制的动因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问题双重驱动。研究还发现供应链信息控制力的三大影响因素,即生产监控力、市场监控力和信息集成管理能力,这种信息控制力的提升最终会形成企业信息化竞争力。最后,初步构建虚拟企业供应链信息控制系统模型和供应链信息控制力的定量测评模型。
2020 Vol. 1 (12): 98-113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10395 KB) (
170
)
114
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
李杨, 方婉如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在企业微观层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母公司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用2008—2017年存在对外并购商业行为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微观实证角度分析跨国并购对企业专利申请和获得专利授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工业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其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对工业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是通过直接技术溢出的途径实现;另外,跨国并购对发明申请、实用新型申请当年授权个数有很强的正向作用。为了提升创新能力,企业应将创新收益作为并购收益衡量指标之一,强化学习吸收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政府要出台政策激励企业对外并购,完善并购法律法规,重视对外营商环境的构建。
2020 Vol. 1 (12): 114-123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6574 KB) (
236
)
研究与探讨
124
面向虚拟孵化社区的跨平台资源聚合机制——基于猪八戒网的案例研究
赵泉午, 刘小燕, 刘川郁
本文采用基于猪八戒网的案例研究方法,从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专业领域和地域分布三个维度挖掘创业企业的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资源观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细化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所需服务资源,分析服务资源间的关系,探索围绕互联网平台的跨平台资源聚合机制,即:互联网平台和双创载体间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互补合作;双创载体间服务类目丰富完善的替代合作;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技术服务机构间服务效率提升的增益合作;互联网平台与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间服务拓展与质量升级的互补合作。双创载体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孵化联盟,互联网平台与专业服务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实现跨平台价值共创,打造聚合 “互联网平台+双创载体+专业服务机构”资源和优势的虚拟孵化社区。
2020 Vol. 1 (12): 124-133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7901 KB) (
223
)
134
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
迟考勋, 袭著燕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 “通路”的重要力量,当前研究注重刻画其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如何构建这种结构与机制问题的理解甚少。基于制度创业理论,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研究发现,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保持组织独立性及明确主次参与者的基础上,通过采用 “政策保障”与 “技术积累”相互促进的概念化活动策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据此有效协调政府与业务合作者的利益诉求,驱动自身制度化发展。研究结论完善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研究框架,对国内区域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2020 Vol. 1 (12): 134-143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7231 KB) (
290
)
144
客观知识的科技风险沟通作用真的失效了么——兼论转基因技术科普策略的选择
庞祯敬, 蒋鼎汗
本研究通过预置模型、问卷调查、结构方程,对客观知识对转基因技术风险沟通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客观知识对转基因技术风险沟通不具有显著直接效应,而主观知识可精准地替代客观知识,对转基因技术风险感知有显著预测作用,客观知识、主观知识能分别通过启发科学理性和削弱社会理性的机制作用于风险感知,从而间接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公众态度。当前阶段转基因技术科普的核心是知识合法性的优先确立,以为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阶段奠定基础。
2020 Vol. 1 (12): 144-153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6851 KB) (
217
)
知识产权研究
154
企业专利优势的分析与表征——基于13家智能手机公司的研究
王珊珊
加快提升专利优势已成为企业在全球专利竞争中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专利优势有何表征有待进一步对比探究。本文分析了企业专利优势的特征并给出专利优势的分析指标与流程,通过对13家智能手机公司的专利优势指标对比分析与相似特征聚类,明确了不同等级企业专利优势的专利活动表征,并得出提升企业专利优势的有关启示,旨在为企业专利优势分析与战略决策提供方法支持。
2020 Vol. 1 (12): 154-163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6046 KB) (
254
)
164
专利防御市场机制的设计与回报分析——以License on Transfer网络为例
林志坚, 谌凯, 黄灿, 周元
LOT (License on Transfer)网络是应对专利主张实体诉讼风险的专利防御市场机制,其目的是降低企业的专利风险。然而,企业加入LOT网络的收益并不容易量化。本文通过简述加入LOT网络的投资回报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加入LOT网络的收益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在海外业务较多或只在较窄技术领域有专利申请、采用防御性专利战略的中国企业而言,加入LOT网络能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比。本研究可为中国企业抵御专利主张实体的诉讼风险,制定专利防御策略,以及量化评估加入LOT网络的价值提供参考。
2020 Vol. 1 (12): 164-169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4212 KB) (
214
)
170
农业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基于国际农业类专利发展态势的比较分析
贾雯晴, 陶书田, 俞建飞
本文借助PatSnap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搜集1985—2019年国内外农业专利数据,从农业专利申请数量、受理数量、有效发明专利占比、专利被引用数量、专利价值、权利要求数、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等不同维度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专利数量与质量,对中国农业专利的优势领域及发展短板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在数量上,中国农业专利数量呈指数式增长,远超其他国家;在质量上,中国农业专利存在高质量专利比例偏低、处于顶尖水平的专利数量不足、缺乏具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先申请 (专利权)人、热门技术领域布局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领域战略布局、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完善专利质量制度体系对提升中国农业专利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0 Vol. 1 (12): 170-178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5843 KB) (
224
)
国际研究
179
中韩德大学与产业合作模式及对创新发展的启示
孙国民, 黄敦平
本文系统阐释了大学与产业合作模式的历史经纬、形成条件与发展基础和主要特点,指出大学与产业合作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市场创新和政策创新耦合的绝佳区域,它受创业环境的支撑状况、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牵引、知识资源集聚与储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四个维度因素影响,并由此通过网络化和国际化的知识资源组织与整合以获取和提升创新能力。遵循国际化合作创新的思路,本研究选择弗兰霍夫研究所的全球创新模式、韩国全球产学界合作模式、先进技术研究院模式这三种比较典型的合作创新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大学与产业合作创新的主导者、创新网络、创新能力获取、创新成果市场化、创新思维转变等方面得出五点启示,同时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对中国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2020 Vol. 1 (12): 179-188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7380 KB) (
306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