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1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研管理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戚湧
2021 Vol. 2 (11): 0-0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989 KB) (
178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1 Vol. 2 (11): 0-00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1767 KB) (
52
)
创新研究
1
颠覆性创新理论25年:国内研究的知识框架与未来展望
李华军, 曹阳春, 张光宇, 欧春尧
本文以经济管理及社科类181篇CSSCI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性文献回顾方法,对国内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化梳理与结构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识别方法、情境动因、影响因素、成果绩效及对策建议七大模块,共同构成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知识框架。在回顾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颠覆性创新研究的可拓展方向提出建议,并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本源演进、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重要时代背景和国家重大战略,基于宏观经济发展与微观创新活动交叉融合的视角构建中国情景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的展望架构。
2021 Vol. 2 (11): 1-11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8784 KB) (
191
)
12
从具象反思到破坏实践:颠覆性创新理论演进脉络梳理
霍影
颠覆性创新理论启迪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思想,形成于Christensen对于大型在位企业颓败的具象反思。本文按照用户识别、市场入侵、破坏评估、商业模式、管理要素、组织文化、应对策略和价值联盟的梳理顺序,系统述评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学界抑或实业界提供理论借鉴或历史镜鉴,并在落地本土的层面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助力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1 Vol. 2 (11): 12-20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7487 KB) (
91
)
科研管理
21
基础研究“两头在外”如何破局?
荣俊美, 陈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石。然而,中国现代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研究陷入“两头在外”的局面迟迟未能破局,主要表现在缺乏研究方向决策与议题设置能力、软硬件工具材料依赖进口、缺乏人才吸引力与国际学术组织影响力、成果外流等方面,其成因与中国基本国情和政策密切相关,包括经费投入、政企积极性、国际关系、激励机制、条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原因。为了加快破除基础研究“两头在外”这一局面,本文从提高认知、推进激励机制改革、夯实基础学科、强化条件和能力建设、加快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方面提出破局建议。
2021 Vol. 2 (11): 21-30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7205 KB) (
168
)
31
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南京市几百家新型研发机构的数据
周治, 熊哲超, 董维亮, 王冀宁
本文根据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过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等手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引育机制、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数等指标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影响程度较大,就此提出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的若干对策,对指引和规范区域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1 Vol. 2 (11): 31-39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5742 KB) (
142
)
产业研究
40
负责任创新视角下央地人工智能政策异质性研究
费艳颖, 刘彩薇
负责任创新作为一种科技创新政策新理念,为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构建负责任创新的政策主题、政策工具及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央政策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政策展开量化考察与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央地政府高度重视负责任创新理念,但在注意力配置上存在差异。鉴于此,从丰富创新政策主题内涵、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注重政策外部环境体系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央地政府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1 Vol. 2 (11): 40-50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7681 KB) (
80
)
51
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知识生产
苏明, 陈·巴特尔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对生物神经元模拟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数据分析技术,在新闻写作、材料研发、医学研究、音乐作曲等知识生产领域有诸多应用,其应用效果已经达到难辨人机甚至超越人智的程度。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蔓延也导致精英权力弱化、知识理解问题、知识约束问题、数据垄断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建立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分级共享机制,设定人工智能的标准,加强人工智能与法学的跨学科合作和跨学科人才培养。
2021 Vol. 2 (11): 51-56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4688 KB) (
97
)
企业研究
57
中国高成长企业的双元创新路径探析——以苏南自创区瞪羚企业为例
汪涛, 王璐玮, 储姗姗
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出级数效应,这是群体性瞪羚企业引发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各地区愈加重视高成长企业创新能力对当地经济的驱动作用及其双元创新路径对传统企业的示范作用。文章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瞪羚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2004—2018年创新网络,运用层次回归模型检验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分阶段探究瞪羚企业开展双元创新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①网络位置对双元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对渐进式创新更重要,结构洞对突破式创新更重要;②知识搜索在网络位置促进双元创新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渐进式创新,而搜索宽度更利于突破式创新;③关系强度在网络位置、知识搜索促进渐进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在促进突破式创新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④渐进式创新主导企业与突破式创新主导企业的网络位置、知识搜索和关系强度随时间演化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使两类企业在创新路径选择上产生明显差异。
2021 Vol. 2 (11): 57-68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8946 KB) (
97
)
69
开放式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逻辑——基于企业道德决策视角
唐方成, 靳晓曼, 王海英
开放式创新中松散模糊的组织边界在驱动创新的同时,也衍生出知识共享不足、技术窃取、知识外泄等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管理伦理的视角为组织间机会主义治理机制的研究引申出新的运思方式和研究旨趣。文章将道德决策模型与开放式创新情境相契合,通过构建包含情境、判断、意图、行为4个进程的企业道德决策模型,探究开放式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生发根源,厘清管理伦理对机会主义治理的嵌入、驱动和耦合,倡导正义与仁爱圆通中和的组织伦理建构策略。通过对治理机制的进一步细分,形成与不同的组织道德价值观、组织间关系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动态适配的整合式治理图式,尝试为解决“契约—关系”是替代或互补的研究困境提供一种权变的管理思路。
2021 Vol. 2 (11): 69-77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7263 KB) (
86
)
78
基于对外研发创新过程的企业创新持续性实现机制研究
贾建林, 樊霞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过程中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和启发式规则影响创新持续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区域多样性有利于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而区域分散性和创新持续性存在明显倒U形关系。启发式规则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持续性,但不同启发式其持续创新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区域多样性和机会利用型启发式规则的同时使用对创新持续性有积极正向影响,而区域分散性与机会创造型启发式规则的同时使用对创新持续性有积极强化作用。该研究对优化企业研发战略布局、创新资源配置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管理启示。
2021 Vol. 2 (11): 78-87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7344 KB) (
77
)
88
生物医药企业非市场战略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
李钰婷, 高山行
本文构建两种非市场战略(企业绿色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关系的整合性研究框架,探讨二者对知识获取和知识利用影响的差异化路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在非市场战略和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利用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165份配对调研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绿色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均对突破性创新有正向影响;企业绿色管理对知识获取的作用更大,企业社会责任对知识利用的作用更大;知识获取在企业绿色管理和突破性创新间起到中介作用,知识利用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突破性创新间起到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生物医药企业绿色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框架,呼吁增加对环境和社会创新的关注,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提高和重塑创新优势提供了关键的实践指导。
2021 Vol. 2 (11): 88-95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5852 KB) (
83
)
人才研究
96
诺贝尔奖提名过程的评选机制研究
孙玉涛, 陈灵芝
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是获奖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呢?这不仅是实践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以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人和候选人为例,研究相对学术水平及科研合作关系对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概率的影响。首先,从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社会学两个方面解析诺贝尔奖评选的科学评价特征,采用Pr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QAP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诺贝尔奖提名人更倾向于提名比其(相对)学术水平高的科学家;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提名人存在科研合作关系,有利于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最后,本文提出科学家想要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应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多与类似诺贝尔奖提名人的高水平科学家合作,不仅能够获得经验、知识和声誉,而且有利于在学术共同体中获得认可。
2021 Vol. 2 (11): 96-103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6015 KB) (
118
)
104
调和H指数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人才识别方法与实证研究
常鏐鏐, 高继平, 师丽娟
技术创新人才作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评价与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配置、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参考。研究选择发明人专利数据,结合发明人履历信息,从发明人合作署名维度,综合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对发明人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从发明人贡献度视角对技术创新人才加以分类识别,识别结果可为领域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
2021 Vol. 2 (11): 104-112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5938 KB) (
75
)
113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孙锐, 孙雨洁, 孙彦玲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新型组织形态,厘清其构成与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创新集聚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建构逻辑、主体定位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构呈现内外生态要素嵌套的特殊结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嵌入式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汇聚于系统动态循环中;②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水平与垂直网络交织的复杂形态,存在产业链条、产学研合作、服务链条等关联形态,主体之间通过价值链、信息链和创新链交织融合;③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网络同质性和网络开放性,在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等运行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2021 Vol. 2 (11): 113-122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7449 KB) (
121
)
区域研究
123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戴明锋, 李宗和, 吴翌琳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采用经济权重矩阵的方法,充分考虑空间距离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长三角地区2014—2018年高新技术五大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结论与现实经济总体状况一致,空间因素对地区产业竞争力明显,长三角地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最强,浙江和上海竞争力相差不大。
2021 Vol. 2 (11): 123-131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5436 KB) (
104
)
132
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吕岩威, 刘洋, 杨菲
基于2006—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对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条件分布的影响,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 (PVAR)模型探讨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冲击及贡献度。研究发现:间接主体与直接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对绿色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加抑制性越来越强;直接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绿色创新效率对创新系统主体间协同关系各变量的冲击在响应强度、响应速度和累计效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在各地区均表现为收敛趋势;剔除自身影响后,全国总体、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政府资助、东部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相较于其他协同关系变量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贡献度更大。
2021 Vol. 2 (11): 132-141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6609 KB) (
127
)
研究与探讨
142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情景设计与建议
郭滕达, 段林霄
中国政府部门在数据协同、共享、比对等方面存在信息孤岛,这将导致一定程度的公共信任风险,区块链技术应该有所作为。本文对区块链技术在改进国家治理体系过程中的基本逻辑进行分析,并以应急管理情景为例,构建区块链应急管理协同平台基本架构,分析应急事件暴发前、暴发中和暴发后三种情境下区块链应急管理协同平台运作流程。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形成应急管理决策依据,可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技术发展尚处于初期,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将面临许多非技术性障碍。建议由政府部门建立协调小组,加强知识共享、强化对基础服务组件的研发支持、健全平台应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
2021 Vol. 2 (11): 142-148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4948 KB) (
91
)
149
新型举国体制下构建触发中国高新技术突破的“扇形”模式研究
廉思秋, 高山行, 舒成利, 郝志阳
如何有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性创新,彻底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抢占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这是困扰中国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难题。本文首先从历史发展视角评述中国新型举国体制。其次,依托创新国家意志论,以全面触发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为目的,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双轮”驱动为背景,通过划分高新技术类型(重大战略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构建“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囊括政府、国辖组织、中小型企业协同创新的‘扇形’触发模式”。最后,依托“扇形”模式,从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新权责利分配3个方面详细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创新的产生。文章构建的触发中国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扇形”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的特色制度优势,为政府和市场创新主体参与触发高新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管理启示。
2021 Vol. 2 (11): 149-157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6707 KB) (
114
)
158
创新因子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
田晖, 刘梦蝶, 程倩, 宋清
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提炼出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三类创新因子,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各类创新因子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均能显著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在创新主体、创新投入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间存在增强的调节效应。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向调节创新主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
2021 Vol. 2 (11): 158-165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5373 KB) (
89
)
国际研究
166
中美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冯梅, 朱宇晴, 陈楚
本文在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选取创新指标对技术进步进行初步趋势分析,并利用DEA方法测算技术进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所构建的中美经济贸易不确定性指数分析其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技术进步起倒逼升级的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略大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规模、政府科技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则起负向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何在复杂国际形势中稳步提升中国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2021 Vol. 2 (11): 166-175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6644 KB) (
111
)
176
中国情境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政策背景、国际比较及模式探究
鲍新中, 陈柏彤, 徐鲲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促进知识产权高效应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一定关注,但是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少。本文首先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然后对国内外典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中国情境下面向多个创新型中小企业组合、以专利权为底层资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典型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2021 Vol. 2 (11): 176-188 [
摘要
] (
16
)
HTML
(1 KB)
PDF
(9305 KB) (
10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