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05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战略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优化国家科研机构布局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张旭
2023 Vol. 4 (5): 0-0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826 KB)  ( 218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3 Vol. 4 (5): 0-00 [摘要] ( 0 ) HTML (1 KB)  PDF (1017 KB)  ( 49 )
       科技战略
1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内涵、实践与政策走向
刘冬梅, 赵成伟
各层级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资源的集中承载地,是国家区域创新布局的重要载体,在增强科学、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与产业中心等与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的概念辨析,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进行厘定。在此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展进行分析与描述,并从明晰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化建设、以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差异化区域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2023 Vol. 4 (5): 1-8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102 KB)  ( 251 )
9 战略性基础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践策略构建
刘庆龄, 曾立
战略性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战略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具有满足国家需求和服务国家意志的内涵要旨,其战略特性主要从基本性质、作用效能、职责使命三个维度呈现出来。根据所构建的运作模型,战略性基础研究的依托主体主要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标对象在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中介载体是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平台,支撑体系则是提供全面支持的完整规划安排。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在资源要素上占据独特优势,但在战略性投入、突破性成果、长远性规划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应基于所构建模型和现状分析结果,从完善基础政策、深化体制改革、落实主体职责、推动协调平衡等维度优化实践策略。
2023 Vol. 4 (5): 9-19 [摘要] ( 3 ) HTML (1 KB)  PDF (1644 KB)  ( 65 )
20 新时期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元目标、基本诉求和现实出路
匡远配, 易梦丹
中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成就显著,同时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逐步向更深层面转变。新粮食安全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中国粮食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也由传统的保质保量转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三量齐增”、农业“三本齐升”、粮食高损失现象、资源与环境压力、疫情等农业高风险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同时,粮食安全的多元目标(功能安全、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价值链安全与市场安全)也在呼唤农业科技创新转向。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不尽如人意。基于“四位一体”的思路,需要完善有效服务粮食产能安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有效服务粮食市场安全的农业科技市场体系;创新有效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创新强力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
2023 Vol. 4 (5): 20-28 [摘要] ( 3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93 )
       科技政策
29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科技政策跃迁及创新
刘伟, 范旭
破解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科技政策的有效支撑,科技政策也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适时调整。中国科技政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发生了三次跃迁,实现了从建立科学技术体系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再到提高科技有效供给的改变。新时代科技政策面临新的逻辑转向,包括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必要前提,价值转向更多关注平衡发展并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转向充分发展并重视社会生产的速度、效率。在社会主要矛盾视野下,科技政策存在政策的使命目标对人民需要的回应性不足、科技政策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参与主体缺乏有机协同三大困境,必须聚焦人民需要的科技政策使命,重构科技政策供给结构,并围绕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强化科技政策主体的互动参与。
2023 Vol. 4 (5): 29-36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113 KB)  ( 61 )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张玉娇, 陈光, 田德录, 霍竹
未来科技前沿战略制高点的争夺越来越取决于高层次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的争夺,为此,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启动相关科技人才计划,以打造和重点培育世界级顶尖科学中心。本文针对美国科学技术中心项目、日本世界顶级研究基地形成促进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这三类资助计划,围绕目标定位、资助规模、强度和周期、组织管理特点等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与其他两类资助计划在资助与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异,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与管理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2023 Vol. 4 (5): 37-47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1168 KB)  ( 68 )
       创新研究
48 面向减贫发展的包容性创新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全球减贫案例库文本的组态分析
葛忆翔, 陈元志, 陈劲
面向减贫发展的包容性创新是造血式赋能型创新,通过创新要素赋能贫困群体,旨在提高贫困群体的福利水平,提升贫困群体的内生能力,同时兼顾投入产出的效率和经济价值的实现。本文从投入要素、作用途径、产出绩效3个层次提出“面向减贫发展的包容性创新”的理论模型,将全球减贫案例库中非结构化的案例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运用定性比较的QCA方法进行跨案例组态研究。
2023 Vol. 4 (5): 48-58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76 KB)  ( 47 )
59 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空间耦合关联及协调性研究
戴志敏, 余志伟, 郭露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2023 Vol. 4 (5): 59-68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64 KB)  ( 45 )
69 职务成果赋权改革、人力资本与高校创新绩效——创新实验区的证据
许秀梅, 荆若兰, 曹银娣
选取2010—2020年八大创新试验区高校样本,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及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显著提升高校成果产出、转化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规模、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是显著的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东、中、西部高校职务成果赋权改革的直接效应与人力资本规模的中介效应依次增强,但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的中介效应依次减弱。以上结论为识别高校创新的影响因子、赋权改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证据,拓展了现代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与创新理论的研究视域。
2023 Vol. 4 (5): 69-78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1196 KB)  ( 33 )
79 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实证研究
邓渝, 王嘉斐
联盟组合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一直存在矛盾结论,本文深入联盟合作的资源层次,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并充分考量创新情境的独特性,实证检验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同时在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进一步分析资源动员与资源协调对上述关系的单独与共同调节作用。以2010—2016年创业板企业构建联盟组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显著降低了企业创新,联盟组合功能多样性作为资源动员的具体方式与资源多样性两项交互与企业创新负相关,协调规范作为资源协调的具体方式与资源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的三项交互与企业创新正相关,结果表明联盟组合多样性正向效应的实现有赖于资源多样性、资源动员与资源协调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开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的黑箱,有力支持并发展“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观点。
2023 Vol. 4 (5): 79-88 [摘要] ( 3 ) HTML (1 KB)  PDF (1183 KB)  ( 242 )
       人才研究
89 “虹吸”还是“扩散”?高等教育投资对创新型人力资本影响的空间效应
周均旭, 常亚军
高等教育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投资高等教育、建设一流高校成为地方政府竞争锦标赛的新赛道。基于2009—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投资对创新型人力资本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投资促进了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其中中央高校投资呈现负向空间溢出,具有“虹吸效应”,地方高校投资呈现正向空间溢出,具有“扩散效应”。分地区看,中央高校投资主要对东部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发挥积极作用,没有直接促进中西部创新型人力资本提升,反而由于“虹吸效应”会加剧区域发展差距;地方高校投资促进了中西部创新型人力资本改善,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但可能存在“为他人做嫁衣”的人才流失问题。区域一体化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高校分布不均、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
2023 Vol. 4 (5): 89-98 [摘要] ( 8 ) HTML (1 KB)  PDF (1159 KB)  ( 48 )
99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特征研究——以MIT TR35中国区获奖者为例
宋永辉, 马廷灿, 岳名亮
以2017—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获奖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特征研究,为国家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从基本特征、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个人代表性科技成果4个维度构建获奖者特征指标,综合采用履历分析法与网络计量法探究获奖者成长特征与代表性科技成果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和女性科学家早期成长阶段需要更具导向性的科研资助,高层次教育背景与海外培养经历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顶尖高校/院所和经济发达地区是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选择未来职业发展的聚集地,典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辐射多个前沿科学领域,但不同时期中国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性科技成果所属学科领域差异较大。2017—2018年获奖者代表性科技成果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量子物理及生物材料领域,2019—2021年获奖者较多关注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生物材料、量子信息等前沿科学领域。
2023 Vol. 4 (5): 99-109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5932 KB)  ( 56 )
110 新一线城市海外人才政策变现的比较研究
潘娜, 宋雪儿, 黄婉怡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离不开我国地方海外人才政策的变现能力。本文针对我国15座新一线城市“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以史密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的四维政策变现评估框架,进行海外人才政策安排设计与落地实施的综合评价及横向比较,分析归纳不同新一线城市海外人才政策变现的特点与效果,并总结其政策优势与不足,进而从政策工具的均衡性、政策设计的分类化以及政策内容的长效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完善海外人才政策变现效率和品质,以激发新兴城市海外人才治理活力。
2023 Vol. 4 (5): 110-122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648 KB)  ( 273 )
       研究与探讨
123 数字经济、资源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61个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孔令英, 董依婷, 赵贤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资源错配为视角,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和分析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邻近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这一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外生冲击检验后仍然成立;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以及城市群、非城市群地区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资本错配,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缓解劳动力错配的作用机制不成立;数字经济显著缓解全国、东部和城市群地区的资本要素错配,进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形成“涓滴效应”促进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 Vol. 4 (5): 123-133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74 KB)  ( 63 )
134 一项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实证研究:主体性特征分析及启示
王斌, 孔燕
新冠疫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负效应会引起人们对技术副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表现为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目前较为缺乏对疫苗技术恐惧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对技术恐惧中人的主体性特征解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技术恐惧的3个主体性担忧出发,对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主体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评估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主体性程度,比较性别、婚姻、居住地、职业、疫情暴露程度和接种状态等主体性差异,发现女性、未婚、乡村、教师和学生是技术恐惧高发的主体性特征关键词,并受到是否接种疫苗的影响。最后从内容、对象和方法3个方面讨论技术恐惧实证研究带来的启示。
2023 Vol. 4 (5): 134-142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1226 KB)  ( 109 )
143 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31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何伟, 孙梦寒, 张静
本文旨在对中国“网络主权”理念的国际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升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水平提供参考路径。研究从国际社会视角出发,结合国际实践理论提炼条件变量,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31个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网络主权”理念认同水平的条件组合。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结果存在5条低水平认同路径与1条高水平认同路径,其中低水平认同路径可以归纳为:①共同利益与正当性双元主导驱动型;②地缘政治风险主导下的正当性与价值追求驱动型;③意识形态驱动型;④意识形态逻辑下共同利益与价值追求驱动型;⑤意识形态、地缘政治风险与正当性共同驱动型。针对当前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国际认同现状,需要以更加温和、客观的话语方式推进中国“网络主权”理念,增强国际发声能力并构建反叙事以破解相关谣言。
2023 Vol. 4 (5): 143-153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202 KB)  ( 66 )
154 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的沙盒监管构造
郑琳
当前自动驾驶数据安全尚未建立体系化的科学监管模式,不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对象标准不清晰、监管过程局部化等问题在实践中比较突出。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引入“沙盒监管”的模式,在自动驾驶数据安全领域值得进一步展开应用。具体而言,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委员会作为专责监管机关,对于自动驾驶数据实施分级分类和全过程监管,通过监管手段的组合适用以实现监管目的。
2023 Vol. 4 (5): 154-162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1132 KB)  ( 60 )
       国际研究
163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扩容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
郭际, 蒋少涵
中国、美国和韩国是否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将对亚太经贸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中国已提交申请书,但能否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中美韩加入的7种可能情景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PTPP会导致中国产生经济损失,但中国加入后GDP将增加0.2%;②CPTPP对制造业产出影响有限,但美韩的加入会加剧贸易转移效应,导致损失扩大;③部分产业的进出口对关税削减敏感,CPTPP会遏制中国进口增长,在中国为非成员国的扩容情境中,加工食品、皮革制品、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的进口损失均高于平均水平,服装纺织的出口萎缩总是最严重的;④中国的加入有利于加强与CPTPP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中日贸易,若美国成为新成员,中越贸易受损最严重;⑤中美单独加入会导致中美贸易萎缩,两国共同加入则会加强合作共赢关系。本文从中美韩经贸利益博弈视角考虑CPTPP扩容的影响,对各国政府及产业界趋利避害、制定调整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 Vol. 4 (5): 163-171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57 KB)  ( 43 )
172 美国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的思想基础、竞争主线及局限
秦琳
当前,中国半导体崛起将危害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一项“华盛顿共识”。美国率先发起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试图从征收惩罚性关税、加大投资限制、强化出口管制层面来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并从加大投资、推行优惠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来增强美国半导体实力,以实现维护美国半导体领导力的目标。然而,美国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包括供应链本土化难度大、阻碍半导体技术创新、损害盟友利益等。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美国以提升半导体竞争力作为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的核心,同时对中国展开更加精准的技术脱钩,中美半导体竞争的态势将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半导体竞争战略提出三点对策:①加强对话交流,减少美国对华战略误判;②寻找战略间歇,突破美国封锁;③构建国内产业生态,加速技术创新。
2023 Vol. 4 (5): 172-180 [摘要] ( 3 ) HTML (1 KB)  PDF (1157 KB)  ( 87 )
1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动态演变
朱可染
科学技术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的适配度是影响国家实力的要素之一。日本正式且体系化的科学技术政策始于1995年《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以及随后五年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执行。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外局势均发生重大变动,政府着手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统筹引导,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探究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利弊得失,对深化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极具启示价值。
2023 Vol. 4 (5): 181-188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1118 KB)  ( 7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