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6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10-1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国际研究
企业研究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中英文目录
供应链研究
卷首语
 
 
       中英文目录
1 中英文目录
2016 Vol. 0 (10): 1-1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1044 KB)  ( 119 )
       卷首语
2 卷首语
2016 Vol. 0 (10): 2-4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1044 KB)  ( 155 )
       创新研究
5 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杨博, 赵建军
随着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绿色化改变就成为重要基础和支撑。绿色技术就是减少能耗、减少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环境友好技术,包括低碳技术和循环技术,因此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技术群。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政府、研发机构、技术中介、金融机构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要往绿色创新的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绿色创新体系内建立激励政策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社会参与制度、文化环境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引导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2016 Vol. 0 (10): 5-10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039 KB)  ( 405 )
11 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2011计划”背景
罗占收,邵 莹,吴勉华
高校牵头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高校在协同创新计划中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考验。高校协同创新分为高校内部和高校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创新,并强调高校的内生主动力和带头作用,即高校的动力协同。以高校内部为视角,在对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动力形成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并针对当前高校内部主动力不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2016 Vol. 0 (10): 11-17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1167 KB)  ( 237 )
18 现代企业集团管理创新成效评价框架体系及其模型构建
陈武, 柴莹, 王新令
本文在管理创新成效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贡献度、增量绩效三个视角构建了测度管理创新绩效的总体框架体系,分析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企业绩效贡献度评价模型和增量绩效评价模型的基本思想、模型架构及指标体系,并以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创新实践为例,应用三套模型开展了实证分析与检验。
2016 Vol. 0 (10): 18-25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1274 KB)  ( 391 )
       公共管理与政策
26 微商治理:平台责任与政府监管
周辉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商等新型电商的发展。针对微商发展中的问题,平台和政府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合理确定平台监管原则、科学界定平台责任。协同而非对峙才是治理的方向。
2016 Vol. 0 (10): 26-31 [摘要] ( 55 ) HTML (1 KB)  PDF (1042 KB)  ( 359 )
32 移动互联网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研究
彭本红, 鲁倩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各参与主体以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从产业生态学角度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结合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理论提出了双层生态化治理模型,宏观层面以政府为主导,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模式;联系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协调发展机制等四大移动互联网治理机制来保证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模式的实施。
2016 Vol. 0 (10): 32-38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1220 KB)  ( 215 )
39 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概念、关系与路径
戴香智, 马俊达
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影响到社会治理领域。无论其是否取得了人们所广泛期许的价值,大数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视域和行为范式。本文在对大数据本质内涵梳理及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为社会治理创新所带来的新生态,从意识偏低、能力不强、制度跟进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促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2016 Vol. 0 (10): 39-44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1102 KB)  ( 631 )
       产业研究
45 基于专利情报定标比超分析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
陈军, 张韵君
从专利情报定标比超角度,以日本机器人产业作为定标比超对象,分析比较中日两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差异,发现中国机器人产业无论在产业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在技术成熟度等方面与日本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但是存在核心技术比较缺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为主,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应从扶持政策、技术创新体系的重构以及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等方面予以解决。
2016 Vol. 0 (10): 45-52 [摘要] ( 39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343 )
53 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
韩楠
本文从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两大系统以及影响这两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出发,构建反映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后,预测中国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分析调整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等不同调控方案对未来环境污染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照现有系统发展规律,至202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预计达到1176190亿标立方米、146.98亿吨和115.57亿吨。②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强度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能够使得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
2016 Vol. 0 (10): 53-58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1428 KB)  ( 183 )
59 制造业集聚是否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绩效
何好俊, 祝树金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1个制造业数据,运用EG指数来衡量制造业集聚水平,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绿色技术效率视角下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治理绩效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可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影响环境治理绩效,对绿色技术效率及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制造业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门槛。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并提高环境治理绩效,制造业绿色技术外溢存在吸收能力的门槛,只有成功跨越科技创新水平门槛,才能对绿色技术效率和环境治理绩效产生显著提升作用。
2016 Vol. 0 (10): 59-64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1127 KB)  ( 236 )
       企业研究
65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战略导向的选择与调整
祁顺生, 蔡海中
基于战略导向的层次性和协同效应,以企业生命周期和竞争强度为两个分析维度,针对“首创”路径和“弯道超越”路径上企业的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和变化,分别提出企业战略导向协同体系的选择和调整框架,引导企业合理有效地进行战略导向决策,使企业在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战略柔性并实现持续的卓越绩效。
2016 Vol. 0 (10): 65-71 [摘要] ( 51 ) HTML (1 KB)  PDF (1066 KB)  ( 424 )
72 质量管理视角下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
余红伟, 郑伟华, 陈文津, 黄颖
基于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效率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纯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而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企业规模、劳动力素质、融资成本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
2016 Vol. 0 (10): 72-77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1144 KB)  ( 269 )
78 云制造模式影响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
霍春辉, 刘建基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2016 Vol. 0 (10): 78-83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1067 KB)  ( 431 )
       区域研究
84 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郭存芝,沈 宁,顾佳乐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总体分析和分三次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 Vol. 0 (10): 84-89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1293 KB)  ( 281 )
90 基于源头控制视角的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徐盈之, 高嘉颖
本文从控制污染源头的视角出发,构建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对江浙沪三地污染物源头控制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上海防治污染效果最显著的源头控制路径为“技术进步—产业演进—污染物减排”的间接路径,江苏和浙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路径是“能源优化—污染物减排”的直接路径。
2016 Vol. 0 (10): 90-95 [摘要] ( 51 ) HTML (1 KB)  PDF (1317 KB)  ( 156 )
96 绿色发展视阈下京津冀能源效率的差异性与协调性研究
王韶华
节能减排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节能减排的实质就是提高能源效率。为考察绿色发展视阈下京津冀能源效率的协调发展水平,本文基于绿色发展视阈下提高能源效率的内涵,构建了包括经济、能源、环境3个准则12个具体指标的区域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京津冀的能源效率均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北京市的年均增长率最高,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低;京津、京冀、津冀及京津冀的能源效率协调发展水平均达到了协调发展区间。
2016 Vol. 0 (10): 96-101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1056 KB)  ( 273 )
       研究与探讨
102 平台网络成长的动力机制与复杂平台网络管理
杜玉申, 楚世伟
主流平台理论将交叉网络效应视为平台网络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认为平台网络管理应该遵循“尽快长大”战略。综合主流平台理论与商业生态系统、技术标准竞争、系统竞争等相关理论可以发现,平台网络中同时存在着交叉网络效应和网络协同效应两种动力机制,随着网络复杂性的增加,网络协同效应变得越来越显著。“尽快长大”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交叉网络效应,因而不适用于复杂平台网络。复杂平台网络的管理应该以增强网络协调性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网络整体规划、交互界面设计、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通过对比八百客和阿里软件两个在线软件平台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效果,印证了上述观点。
2016 Vol. 0 (10): 102-108 [摘要] ( 61 ) HTML (1 KB)  PDF (1103 KB)  ( 224 )
109 基于消费者创新的在线个性化产品定制模式研究
严建援, 甄杰, 谢宗晓, 周常宝
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不同企业的在线个性化定制实践,在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消费者创新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概念模型。其次,根据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的程度,划分了三种不同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模式。最后,利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基于消费者创新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数学模型,分析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的程度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程度较为有限的标准化在线定制模式相比,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程度较高的规模化在线定制以及“1对1”式在线个性化定制模式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创新收益、产品销量和利润。
2016 Vol. 0 (10): 109-114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204 KB)  ( 260 )
115 城市低碳创新的形象传播与规划策略
胡敏, 陆小成, 资武成
构建和传播城市的低碳创新形象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传统粗放型城市形象、展现低碳城市新风貌的重要名片,是面向生态文明、推进低碳发展、加强创新驱动、重塑低碳、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城市低碳创新的形象传播应从城市精神、城市行为、城市视觉、风情感受、消费感受、经济感受等方面构建六维度规划模型。加强城市低碳创新形象传播与规划,应重视低碳创新的形象设计,树立低碳创新的城市理念,制定低碳创新的城市传播战略,构建低碳城市人居环境和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充实低碳创新的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低碳经济感受。
2016 Vol. 0 (10): 115-121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1162 KB)  ( 183 )
       供应链研究
122 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供应链维的驱动与支撑机理
刘春香, 张智光
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科技的支撑能力,积极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文明的科学属性,围绕设计环节、资源环节、生产环节、营销环节、末端环节和物流环节等供应链环节提出生态文明驱动下的绿色科技供应链维体系模型,分析绿色科技对生态文明的支撑特性并揭示绿色科技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作用机理模型。本研究成果将为绿色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生态文明的有效支撑提供系统化的指导。
2016 Vol. 0 (10): 122-126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1116 KB)  ( 228 )
127 生物质燃料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
檀勤良, 魏咏梅, 李旭彦, 邓艳明, 杨海平
本文通过引入契约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来构建新的协同合作模式,并基于shapley值对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收益进行协同分配。研究表明,在三种机制保障下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敏感性分析表明,上网电价是影响供应链收益的最敏感因素,因此构建合理的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是促进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积极加入CDM可以有效增加各利益群体收益。
2016 Vol. 0 (10): 127-133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166 KB)  ( 257 )
134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
许杰峰, 雷星晖
正确评价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建筑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带来的利益,并将其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是稳定和发展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前提。只有各节点企业认为应用BIM技术参与合作所得的回报是满意的,基于BIM的高效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才能真正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作者探讨研究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的分配原则、模型和方法,供BIM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应用人员参考。
2016 Vol. 0 (10): 134-139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069 KB)  ( 419 )
       国际研究
140 法国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建设的行动逻辑及实践启示
石成, 陈强
面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走弱和国际范围内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2009年以来,法国政府着力推进创新治理能力建设。本文分析了制约法国科技创新的体制羁绊,着重从政府加强战略引领、整合创新主体、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强化执行控制等方面梳理法国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建设的行动逻辑,并从法国政府的实践中总结出若干启示。
2016 Vol. 0 (10): 140-147 [摘要] ( 57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235 )
148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典型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张佳书, 苑会娜, 傅晋华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提升农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地探索第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六次产业”。在此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创新思路和实践模式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日本“六次产业”核心政策的出台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总结了在推行“六次产业”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五种典型模式并分析了每种模式的成功经验。这些对于中国今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6 Vol. 0 (10): 148-154 [摘要] ( 68 ) HTML (1 KB)  PDF (1210 KB)  ( 618 )
155 中美科研不端举报人保护制度之比较
董兴佩
美国科研不端举报人保护各层面立法细密、具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联邦机构与科研机构安排专人履行举报人保护职责,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举报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贯穿于科研不端查处各阶段,美国严厉禁止对举报人实施报复性人事行为,高额奖励和补偿也是科研不端举报人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科研不端举报人保护制度还很落后,不仅需要借鉴美国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更需要从法律理念上实现从功利价值主义向人权保障主义的转变。
2016 Vol. 0 (10): 155-160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1047 KB)  ( 225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