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2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技政策
科研管理
区域研究
研究与探讨
卷首语
目录
卷首语
0
以智能制造塑造新工业体系
王伟光
导读:
2022 Vol. 3 (1): 0-0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775 KB) (
196
)
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导读:
2022 Vol. 3 (1): 0-00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998 KB) (
50
)
科技政策
1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
贺德方, 祝侣, 周华东, 武雨婷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的需求,在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各阶段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举措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构建企业生命周期数据监测统计体系、强化政策的普惠性、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支持企业创新的方式、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通发展、探索金融全方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等。
2022 Vol. 3 (1): 1-6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180
)
7
“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以S省为例
李昱璇, 汤志伟
“卡脖子”技术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从产业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清单、政策支持、研发基础四个方面构建技术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对S省“卡脖子”技术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基于DIIS理论,按照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的方法步骤,获取核心技术、政策、产业发展情况等信息,对S省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政策支持、研发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融合整体产业与分行业情况制定S省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22 Vol. 3 (1): 7-13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1064 KB) (
258
)
科研管理
14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集成激励机制——基于湖北省多案例探索性研究
危怀安, 文圆, 李旭彦
本文遵循动机—行为逻辑,采用扎根理论和多案例研究方法,借助NVivo 12 Plus软件,对湖北省十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机构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炼出利益共享激励机制与风险共担激励机制两个主范畴、非经济性激励等四个次范畴,以及荣誉激励、职位晋升等十个初级范畴,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集成激励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激励机制设计提供行动指南。
2022 Vol. 3 (1): 14-21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209 KB) (
388
)
22
科研数据共享中的数据伦理问题研究
梁宇, 郑易平
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共享对科技创新发展与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科研人员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遭遇数据隐私泄露、数据产权不明等多方面的数据伦理困境,制约了科研数据共享,致使数据的科研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本文认为要从强化科研伦理意识、健全数据立法、创建良好的数据共享与学术环境等方面应对数据共享中的数据伦理之困,实现对数据伦理困境的主体治理、法律治理和环境治理,以提升科研数据共享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2022 Vol. 3 (1): 22-27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1049 KB) (
278
)
28
中国原始创新人才成长路径研究——基于《自然》《科学》论文作者的分析
倪蓉, 刘维树, 胡光元
提高中国原始性创新能力、完善原始创新人力资本建设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本研究基于《自然》《科学》论文的167位中国大陆学者履历数据及其1.5万余条历史发表记录,使用文献计量、履历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者的成长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样本中46.1%的创新人才在学术年龄不超过5年时就发表其首篇《自然》或《科学》论文(不考虑署名顺序)。不同年龄段研究者所受教育与学术训练存在“世代效应”,无境外学术背景的原始创新学者首发《自然》或《科学》文章相对更早。对于样本中署名为通信作者且有境外研究经历的创新人才,他们在采样期前后始终有高质量研究产出。在从事研究工作20年后(45岁左右),原创性人才逐渐进入学术成熟期。依托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促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2022 Vol. 3 (1): 28-35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087 KB) (
239
)
创新研究
36
复合型创新体——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的新范式
李秀坤, 肖广岭
校地合作研究院是高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政府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传统的校地合作研究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变革、延伸与拓展,并演化成新的范式。本研究基于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的实践阐述这种新的合作范式,提出复合型创新体概念,将其界定为由多种性质不同的实体联结在一起的服务于创新或有助于创新发生的组织,并基于组织整合的分析视角,从资源、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其整合多重功能的机制,论证复合型创新体是一种适应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组织机制创新,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2022 Vol. 3 (1): 36-44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10
)
45
冗余资源、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付龑钰, 彭正银
冗余资源是否多多益善?不同形式、不同性质冗余资源的存在既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机会,也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从企业内部视角探索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首次引入网络视角作为上述关系的边界条件,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联盟数据库中201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对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沉淀性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而联盟组合资源多样性负向调节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在联盟组合情境下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同时企业应合理配置冗余资源,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2022 Vol. 3 (1): 45-54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1128 KB) (
329
)
55
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兼顾人力资本变动的测算
蒋娇燕, 郭继强
本文兼顾劳动投入在质量维度上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进行再估算,并探讨技术进步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之间的偏向与要素丰裕度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联。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替代弹性呈现总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在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偏向于实物资本,且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丰裕度变动的关联更加符合技术引致机制下的理论预期。技术进步方向呈现波动—资本偏向—波动三阶段特征趋势,与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位波动—下降—低位徘徊的变动趋势吻合。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劳动力市场要素禀赋特征经历转型节点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测算等相关研究兼顾劳动投入在质量维度上的变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22 Vol. 3 (1): 55-63 [
摘要
] (
16
)
HTML
(1 KB)
PDF
(1252 KB) (
99
)
产业研究
64
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政策效果分析
熊勇清, 王俊峰, 秦书锋
本文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政府采购对新能源车企规模扩张及创新发展行为影响的差异性,以及政治关联度、市场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购政策对不同新能源车企规模扩张和创新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对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要高于规模扩张。政府采购对于政治关联度、不同市场化水平下的新能源车企影响存在差异性,高政治关联对新能源车企规模扩张存在负向调节作用,高市场化水平对新能源车企规模扩张和创新发展都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落实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政策,强化优先采购标准;要充分保障政府采购各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对高政治关联车企的监督力度,同时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防止由于“本地保护”等对企业公平竞争与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干扰。
2022 Vol. 3 (1): 64-72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413
)
73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何以导致重复性建设——以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为例
聂正楠, 侯彩虹, 郑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产业,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过程随之出现重复性建设问题,引起政策部门与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卫星导航产业为分析对象,对卫星导航产业政策文本做计量分析,并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挖掘产业政策与重复性建设产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发展过程是国家逻辑、科层逻辑与市场逻辑三重逻辑的互动过程。国家逻辑和科层逻辑的互动使得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产生政策缝隙,地方政府对复杂政策目标选择性化简,为市场逻辑提供了空间,导致企业政治寻租与市场过度投资,最终导致重复性建设。
2022 Vol. 3 (1): 73-83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1162 KB) (
262
)
84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驱动因素及其区域差异
刘军, 钱宇, 曹雅茹, 李廉水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界定了制造业智能化内涵,构建包括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市场效益三个维度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及企业微观等层面实证检验制造业智能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基础投入层和生产应用层所占权重较高,发挥主要作用;制造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态势;创新能力、用工成本、政策扶持等是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创新能力是驱动东部智能化的主要因素,而成本压力是中西部地区智能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2022 Vol. 3 (1): 84-93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1124 KB) (
198
)
94
需求和政策驱动的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东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为例
刘刚, 刘捷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基于价值网络分析方法,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当出现本地智能化潜在需求却缺乏技术供给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的同时吸引创新资源的集聚,这是推动制造业集群智能化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战略选择。培育和完善包括制造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新型研发组织、战略联盟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构成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促进智能科技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集中表现为以“双创”为导向,在刺激有效需求和引进创新资源的同时,促进多元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创新。
2022 Vol. 3 (1): 94-103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623 KB) (
360
)
区域研究
104
共建·共治·共享:区块链生态赋能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研究
刘海鸥, 何旭涛, 高悦, 苏妍嫄
促进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创空间持续良好生态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公开透明性、防恶意篡改等特性,构建区块链生态赋能的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并剖析其赋能机理,由此破解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面临的环境障碍、内生冲突、信任危机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最后基于信任共建、激励共治、利益共享视角提出区块链生态赋能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2 Vol. 3 (1): 104-111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1739 KB) (
200
)
112
三重螺旋视角下合肥创新发展的建设主体研究
王成军, 徐雅琴, 方明, 胡登峰
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落到实处即是建设城市,各城市快速发展无疑有益于国家发展,创新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源,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长期建设过程离不开各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本文以合肥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构建合肥市建设过程中创新主体的权变模型,揭示城市实现突破性发展过程中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扮演引路人角色,首先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创新,随后创新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或高校,继而政府、企业、高校3个创新主体起着循环匹配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合肥现象”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2022 Vol. 3 (1): 112-121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1200 KB) (
244
)
1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用模型、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与测量。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还能作用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但也会由于“盲目效仿”而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会与制造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在影响制造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未发挥出规模效应,所以中介效应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2022 Vol. 3 (1): 122-130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1119 KB) (
338
)
研究与探讨
131
论新《专利法》中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确立及完善
李晓秋, 余晨
当前,中国正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鼓励药品创新创造和推动仿制药生产,形成药品专利共治大格局已成为重要论题。新《专利法》确立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同时也确立了药品专利有效期补偿制度作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配套制度,充分体现了该项制度的价值取向:确保创新药企、仿制药企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以及提高效率并避免资源浪费。新《专利法》中确立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相关的专利权”范围有待明确、“异议期”和“等待期”仍存争议、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不够完善、药品专利有效期限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在推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建议明确专利权范围、进一步完善专利信息公示、规范药品专利声明申报程序、合理设置化学药品的等待遏制期和完善首仿药的独占期制度。
2022 Vol. 3 (1): 131-138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083 KB) (
179
)
139
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运行机制与展望
陈堂, 陈光, 陈鹏羽
在梳理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和启示。本研究认为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是政府引领、需求推动、技术驱动的发展过程。从政府政策(P)、环境变化(E)、行业发展(T)、信息化创新技术(T)、组织变革(O)的维度探究中国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形成为促进行业发展,以政策引领为中轴,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入促使企业组织机构变革,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Petto模型。本研究可以为发挥政府政策引领,集中科研力量攻克信息化创新技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022 Vol. 3 (1): 139-149 [
摘要
] (
37
)
HTML
(1 KB)
PDF
(1827 KB) (
1206
)
150
风险情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信任机制建构与解析
孙丽文, 李少帅
人工智能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引领产业变革同时也引发众多风险。从信任角度看,诸多风险问题都与技术信任密切相关,且风险情景下技术信任更加复杂并充满挑战。本文梳理提炼既有技术信任文献,从主导范式、能动主体、核心愿景、规制体系4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责任式创新能够为风险情景下的技术信任提供方向指示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主导范式;技术信任核心愿景包括技术可用性、可靠性、可知性、可控性和可追责;技术信任机制建立需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以法律为保障的风险防控体系和以伦理为导向的社会规范体系成为技术信任规制体系两大支柱。技术信任机制运行可概述为在责任式创新范式指引下,能动主体通过多元化协同塑造值得信赖的治理群落,核心愿景通过相互联结形成安全负责的技术体系,规制体系通过彼此融合提供刚柔并济的环境保障。
2022 Vol. 3 (1): 150-160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319
)
161
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地位及其法律治理
张新平, 章峥
伴随近年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迅疾应用扩张,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地位及其法律治理问题已成为理论和实务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认知领域的符号主义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弊病,应对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建构结构-行为主义理论。强人工智能机器人之类人意识、行为能力、权利能力、义务能力与责任能力的存在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法律治理应基于结构-行为主义理论,进行“载体-数据-算法”的三分之治,对其物质载体的治理应从“事前-事后”两个维度展开;对其数据的治理应遵循谦抑性原则;对其算法的治理则应从事前审核备案机制和事后司法审查程序两个层面展开。
2022 Vol. 3 (1): 161-171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1155 KB) (
205
)
172
大数据时代政府绩效管理述评:实践、议题与展望
吴振其, 郭诚诚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改进公共责任和提升政府绩效治理的工具,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为政府绩效管理创新提供了工具与思维,也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数据时代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现状并进一步推动理论对话,本文从数据地位、实践探索和研究议题3个维度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数据作为链接绩效管理与治理要素的资源,为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数据、技术以及思维的革新,尤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也存在数据孤岛、绩效信息收集和使用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聚焦于政府绩效数据、评估以及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并对研究视野实现了进一步拓展。但是,现有研究在理论探讨和研究层次上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需要更微观地探究影响数据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因素,以及系统化探究绩效信息、绩效评估到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要引入公共价值视角,平衡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
2022 Vol. 3 (1): 172-179 [
摘要
] (
16
)
HTML
(1 KB)
PDF
(1093 KB) (
571
)
国际研究
180
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路线图规划模式及启示
王彦雨, 高芳
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相继发布人工智能研发战略,结合本国国情谋划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线,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优先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提出用于分析人工智能路线图规划模式的“菱形”分类图,通过分析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探索凝练出典型的规划模式,即美国的“全面技术引领型”模式、欧盟的“伦理深度介入型”模式、英国的“伦理约束下的双驱动力”模式、日本的“智能社会导向型”模式、韩国的“产业结合与领域选择型”模式、俄罗斯的“基础研发夯实型”模式和加拿大的“前沿理论创新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2022 Vol. 3 (1): 180-188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1188 KB) (
1282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