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21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4-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国际研究
科研管理
企业研究
研究与探讨
知识产权管理
中英文目录
卷首语
卷首语
0
科学治理须准确把握创新生态特性
2021 Vol. 2 (4): 0-0 [
摘要
] (
0
)
HTML
(1 KB)
PDF
(669 KB) (
170
)
中英文目录
0
中英文目录
2021 Vol. 2 (4): 0-00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879 KB) (
365
)
创新研究
1
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研究
吴振华
本文选取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扩散及环境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①全国的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存在差异,而技术创新产出和扩散均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会因其地区发展的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异。②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地区研究经费支出在双重门槛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数在13万至68万人之间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反之则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专利授权数低于门槛值538万项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市场成交额低于门槛值21569百万元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经费高于103亿元时则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人均GDP高于23000元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
2021 Vol. 2 (4): 1-11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998 KB) (
411
)
12
基于专利信息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网络图谱研究
赵程程
本文使用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数据 (2010—2020年),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绘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网络图谱,识别出AI创新关键路径及重要节点企业/科研机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主体和重要创新主体,并对其创新合作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①2010—2020年人工智能关键路径及演化呈现四大特征;②AI创新关键路径重要节点企业/科研机构有15家;③AI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有华为等10家企业,以及中山大学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④AI重要创新主体有腾讯等10家企业,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
2021 Vol. 2 (4): 12-22 [
摘要
] (
31
)
HTML
(1 KB)
PDF
(1278 KB) (
620
)
23
要素价格扭曲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研发模式转变为传导途径的视角
赵富森, 范建亭
本文阐述了要素价格扭曲影响自主创新的中间传导机制,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一元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方法,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如何通过影响研发模式进而对自主创新产生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会导致高技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倾向于用技术引进来代替自主研发,这种研发模式出现的模仿创新偏向是抑制自主创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两个中介变量之间的二次传导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2021 Vol. 2 (4): 23-33 [
摘要
] (
36
)
HTML
(1 KB)
PDF
(1013 KB) (
230
)
34
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区域收敛性研究
罗天正, 魏成龙
本文从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研发和科技创新转化两阶段的效率影响,通过收敛性检验和RIF回归探讨了金融发展在不同创新效率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对提升科技创新的研发效率和转化效率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创新研发效率的提升具有激励作用,但对创新转化效率的提高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工业企业的创新转化效率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研发效率的收敛性主要来自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而创新研发效率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转化效率的收敛性则由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缩小和三个地区间差距的缩小共同形成。
2021 Vol. 2 (4): 34-43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1162 KB) (
241
)
科研管理
44
科研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何宪
本文在分析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问题:目前科研单位的事业体制缺少优胜劣汰的机制;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大单位做小课题;缺少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用管理行政的方式管理科研机构;对国家拨款的项目缺少科学考核,投入产出无法准确评估;内部绩效考核压力过大,科研工作的短期行为;各类科研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快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改变科研单位工资奖金的资金来源方式、构建符合科研工资特点的科研人员工资制度、逐步实行科研人员年薪制度、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展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市场调查等改革设想。
2021 Vol. 2 (4): 44-54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965 KB) (
329
)
55
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研发规模与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的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张宝生, 王天琳, 王晓红
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以政府科研投入强度和人均政府投入科技经费为门槛变量,基于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规模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显示,二者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政府投入强度处于中等区间为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基础研究产出的最优促进区间;人均科技经费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规模对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强调资源配置和优化结构比单纯追求投入规模的增加对基础研究活动更有意义。我国整体上处于政府科研投入强度中等偏高、人均科技经费不足的情况,科研资源配置存在优化空间。
2021 Vol. 2 (4): 55-63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1147 KB) (
393
)
64
双元创新理论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的多案例研究
马文聪, 范明明, 张光宇, 杨诗炜, 陈修德
基于双元创新理论视角,以12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在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类别为自变量、运行机制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组建动因不同导致。企业类及民办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私有产品领域的技术转化及产品创新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利用式创新。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公共产品领域的知识应用和技术研发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探索式创新。研究结论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机制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未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2021 Vol. 2 (4): 64-74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1045 KB) (
399
)
产业研究
75
转型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激励:“行政型”激励还是 “经济型”激励——基于制造业不同产权上市企业的对比研究
王亚, 李桂华, 李园园, 李文辉
本文采用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产权对比视角,考察政府行政型激励和企业内部经济型治理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政府补助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激励效应,而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效应不显著;②高管激励对不同产权制造类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具体而言,股权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薪酬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021 Vol. 2 (4): 75-84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1000 KB) (
280
)
85
政府支持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基于省级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陈子韬, 袁梦, 孟凡蓉
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升研发投入中的作用,本文探讨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并且使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政府支持能够提升医药制造行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但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根据行业特征加强政府支持、基于实际绩效调整政府投入、面向研发需求优化支持方式的政策建议。
2021 Vol. 2 (4): 85-91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964 KB) (
262
)
92
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健, 李宁宁, 苑清敏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可视化工具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GMM动态面板模型检验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时序上呈现 “低效率大差异”向 “高效率小差异”的时间演进趋势,省域 “高效率”省份占比逐渐增大;空间上呈现 “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和 “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T型绿色创新格局基本形成,省域 “低效率”省份主要来自中、西部;研发强度、产业规模和劳动者素质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也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政府支持、市场竞争均与绿色创新效率负相关。
2021 Vol. 2 (4): 92-101 [
摘要
] (
36
)
HTML
(1 KB)
PDF
(1251 KB) (
347
)
企业研究
102
企业双元战略、互补资产与创新绩效——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陈红, 刘霞, 刘东霞, 李广荣
本文研究结合型双元战略和平衡型双元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实施所需要的企业资产配置有何不同。基于深市创业板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样本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并加入时间轴探讨双元战略在不同资产配置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结合型双元战略和平衡型双元战略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高创新绩效,但实施情境不同。具体来说,平衡型双元战略在小规模企业中出现得更频繁,需要配置丰富的市场互补资产和人力互补资产;结合型双元战略在大规模企业中出现得更频繁,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丰富的市场互补资产和人力互补资产,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制造互补资产。本文为不同规模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企业根据自身资源基础选择合适的双元战略提供借鉴。
2021 Vol. 2 (4): 102-109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963 KB) (
360
)
110
数字技术应用驱动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绩效提升研究
潘宏亮
本文构建数字技术应用、国际新创企业双元创新、国际化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概念模型,运用SPSS25.0和Mplus7.0对290份调研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技术应用分别对开发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以及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绩效有正向影响;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开发式创新中介效应对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021 Vol. 2 (4): 110-117 [
摘要
] (
18
)
HTML
(1 KB)
PDF
(942 KB) (
206
)
知识产权管理
118
创新视域下专利间接侵权规则的体系建构与内容优化
彭官棋
专利侵权的全面覆盖原则为行为人侵害专利权而不担责留下规制缺口,专利间接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打破全面覆盖原则对行为人责任追究的困局。近年来,基于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我国在司法解释层面确认了专利间接侵权规则。本文围绕专利间接侵权规则在体系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认为亟须对其加以制度重构和规则优化:一方面专利间接侵权的架构背景应当脱离共同侵权理论框架,使专利间接侵权成为独立的侵权类型,既有归责体系的二元化制度设计路径对于全面规制间接侵权行为更为有利,应当坚持采用引诱-帮助侵权两分的模式;另一方面应当优化专利帮助侵权和教唆侵权的规则内容,形成完备的专利间接侵权规制体系,以达到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法律和政策目标。
2021 Vol. 2 (4): 118-127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956 KB) (
256
)
128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综述
郝佳佳, 雷鸣, 钟冲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达成了5个共识,以及存在的5个争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尚需进一步关注的研究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2021 Vol. 2 (4): 128-139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1074 KB) (
461
)
140
人工智能发明创造中的专利侵权困境及其应对
孜里米拉·艾尼瓦尔
专利发明创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仿生算法程序,其通过自身的认知计算系统来模仿人类智能,使系统具有像人类一样的创新思考能力来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技术功能的需要,有可能涉及实施他人的专利,同时也有可能生成与他人专利并无实质性差别的发明,导致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潜在风险。尽管人工智能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专利侵权呈现出多主体、多步骤的分离式侵权特点,看似适用直接侵权或者间接侵权规则来认定侵权均存在法律障碍,但其实质是直接侵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建议引入控制与指挥规则作为全面覆盖原则的补充,成为人工智能专利侵权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各方主体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侵权人控制或指挥其他主体,来确定一个实际侵权人承担专利直接侵权责任。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未完全脱离于人类主体的控制,从保障技术发展的安全性角度看,人工智能所有者承担专利侵权责任不失为一种权宜之举。
2021 Vol. 2 (4): 140-149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985 KB) (
537
)
研究与探讨
150
基于治理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鲁云鹏
提升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治理转型背景下重要的价值取向。基于此,细化研究主体,以中国科协下属的191家一级科技社团为样本,量化分析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网络成分、网络规模与网络质量所组成的结构型社会资本能够有效促进科技社团科技传播与科技服务这些治理目标的实现;弱化行政干预,推动科技社团专业化水平建设,则能够进一步激发与调节这一正向作用的发挥。相关研究不仅丰富了科技社团治理理论,同时也为科技社团治理能力提升、解决治理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021 Vol. 2 (4): 150-160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1030 KB) (
246
)
161
智慧养老技术接受与政策助推路径初探——基于2005—2020年国内外文献的系统性整合分析
马琪, 陈浩鑫
本文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对原始文献进行系统整合分析,通过构建纳入筛选规则,得到包括定量、定性、混合实证性研究的44篇原始文献,并比较研究国内外最新进展。大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人对使用智慧养老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实际使用度和接受率并不高,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安全与感知信任等因素对老年人的技术接受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设计了伙伴学习、信息公开与简化程序三类智慧养老政策助推路径,旨在为公共部门优化智慧养老政策以及科技企业优化智慧养老技术提供助推思路。
2021 Vol. 2 (4): 161-170 [
摘要
] (
28
)
HTML
(1 KB)
PDF
(1104 KB) (
294
)
国际研究
171
高收入国家一定能产生高创新表现吗?——基于118个国家和地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刘中艳, 曹鹏鹏, 涂艳红
本文以118个国家及地区为研究样本,提取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建水准、信息透明度及法律规制五个指标,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揭示导致同等收入层次国家创新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国家产生高创新与非高创新表现的路径展开探索性研究,得出三个结论:高收入国家不一定能产生高创新表现,产生高创新表现的高收入国家存在一条组态路径,即自由市场型;中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均存在两条组态路径,分别是机制引导型和政府管控型、市场环境型和人力资本型。无论高收入、中收入还是低收入国家,均需要努力优化其市场环境以期获得较高的创新表现。造成高、中、低收入层次国家创新表现差异的原因具有非对称性,引起非高创新表现的路径并不是高创新表现路径的对立面。
2021 Vol. 2 (4): 171-179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941 KB) (
229
)
180
科技发展战略视角下的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王溯, 任真, 胡智慧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基于日本经验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以来,随着40多年发展环境的变化,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不断调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了二战后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三个重要阶段,总结了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变化与整个创新体系的特征,以期为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带来一定启示。
2021 Vol. 2 (4): 180-188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1079 KB) (
804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