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
      首 页    |    刊物介绍     |    编委会     |    征稿启事     |    理事会     |    编辑部公告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区
  审稿区
  编辑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2014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05

产业研究
创新研究
公共管理与政策
国际研究
区域研究
人才研究
研究与探讨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卷首语
 
 
       卷首语
0 浅议法治中国下的科研管理
本刊编辑部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全社会的期待,那么科研管理如何在法治中国下有效运行自然就是科技界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此结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探讨科研管理依法治理的方式。一是让科研人员不敢腐。不敢腐是因为一方面针对使用政府资金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的不端行为,政府管理部门要有非常严格的惩罚措施和快速的行动,特别是依照中国现有的刑法相关条款,将涉及科研经费挪用、贪污等的犯罪行为及时交给司法部门处理。例如,2014年8月司法机关已经介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涉嫌贪污的案件之中;另一方面各行各业都要在公平的环境下有效运行,科研工作更应该在严格的科学行为规范下进行,科技界要通过各种努力净化科研环境,对那些已经被查明有科研不端行为的当事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把他们驱逐出科研队伍。这一点我们需要向邻居韩国和日本学习,2008年韩国对黄禹锡、2014年日本对小保方晴子的科研造假行为的处理,都比中国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更加快速、谨慎、严苛和公开。二是让科研人员不能腐。不能腐是因为政府管理部门有完善的项目经费监管制度,例如,从源头开始的研发项目合理预算、避免一个人(团队)的经费过度集中、对获取政府经费较多的科研人员有合理且限额的收入分配机制,等等。现在科技管理部门提出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国家科技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的委员会;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进行细化、招标、评审,并有统一的监管机构。完成这样的科研管理过程,特别需要一支有相应承担能力的专业机构,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到位。现在管理科技项目的机构多数是事业单位,虽然在管理科技项目上面已有一定的经验,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升级改造。新的管理监督机制也需要第三方即社会化的管理机构参与,而我国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发展远远滞后于现实的需求。未来三五年是政府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过渡时期,对科研活动的持续正常进行非常关键。三是科研人员不想腐。不想腐是因为科研人员得到了能正常和持续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包括稳定支持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的合理安排、与科研劳动付出相适应的薪酬收入、对创新失败的真正宽容、符合科研规律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等等。科研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劳动,是一种智慧的奉献,是一种能够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有效方式,需要高度关注、高度尊重。我们提倡奉献,但更要按市场规律给予回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高端科研人才就会继续不断流失。在我们讨论科技跟跑、并跑、领跑的时候,如果那些能够领跑的人才大部分都流失了,结果可想而知。中国科学院针对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构建四类新型机构,形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会逐步完善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在科技管理领域依法治理体系。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释放出来。法治中国下的科研管理,就是要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公开、宽松的科研环境,能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科研人员在基础类研究前沿有所发现,在技术类研究前沿有所发明,在产业类研究前沿有所创新,从而实现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4 Vol. 0 (12): 0-0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94 KB)  ( 156 )
       创新研究
5 经济创新度与经济体创新评级
郭铁成,张赤东
基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提出了经济创新度概念,作为GDP的增量式改进指标,考察经济体发展中创新驱动的程度。建立了基于经济创新度的经济体创新评级方法,并通过对2000—2010年26个主要经济体的实证分析,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评级变动上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主要经济体的创新非常活跃;二是经济体之间的创新竞争日益激烈;三是少数经济体创新评级出现重大变化。就中国而言,其一是目前已经是中创新度经济体;其二是中国正处于创新起飞的准备阶段,即从中创新度经济体向高创新度经济体跃升的准备阶段,并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进入创新起飞阶段;其三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应侧重提高生产率和排放产出率。最后,提出了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层面进行创新评价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0 (12): 5-13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1341 KB)  ( 144 )
14 产业技术创新组织范式及政策取向
刘琦岩
本文基于历史和系统分析,主张应从产业来认知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有压力驱动、信息驱动、设计驱动、知识驱动四种形式,还有大企业研发、企业家创新、国家产业技术战略、产业集群创新、专业(行业)技术协同组织模式、行业技术传统等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基本型。未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取向就是持续丰富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及功能。
2014 Vol. 0 (12): 14-17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765 KB)  ( 253 )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杨武,解时宇,宋盼
本文以创新周期为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可以很好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状况,这对我国制定、调整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 Vol. 0 (12): 18-22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806 KB)  ( 207 )
23 大数据政府创新:基于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
赵强,单炜
本文讨论了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政府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的公共治理难题。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流的公共价值创造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大数据政府创新公共价值实现的要件。最后从大数据管理局的设立、数据开放、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及大数据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大数据政府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014 Vol. 0 (12): 23-27 [摘要] ( 247 ) HTML (1 KB)  PDF (848 KB)  ( 293 )
28 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及产品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
刘英基
本文结合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测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要积极实施高技术产品创新战略、完善技术创新整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
2014 Vol. 0 (12): 28-33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892 KB)  ( 165 )
       公共管理与政策
34 论我国当前科学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程志波
当前我国科学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正面临难得机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治理体系,改革的基本方法是胆大步稳、上下相协、点面结合、科学民主,改革重点是围绕绩效管理在转变政府科学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科学法律法规体系、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科学体制机制、提高科学共同体自治能力等方面着力推进。  
2014 Vol. 0 (12): 34-38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919 KB)  ( 171 )
39 创新型城市政府治理的工具效应
许爱萍
创新型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多方利益协调的结果,技术、市场与创新型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又矛盾的复杂关系。创新型城市治理为解决技术变革的挑战、供需矛盾和资本增值诉求,以及缓和冲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的工具作用。创新型城市的政府治理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调节技术创新资源分配、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以及解决技术变革链式效应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创新型城市政府治理工具效应的分析,有助于厘清创新型城市治理目的与内容。
2014 Vol. 0 (12): 39-43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906 KB)  ( 175 )
44 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的金融支持研究
田为兴,何建敏,申其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体系缺失和资金瓶颈已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充分从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视角研究金融支持问题。本文认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必须与金融支持充分结合,构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化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多元化融资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2014 Vol. 0 (12): 44-49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1172 KB)  ( 276 )
50 科技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关系研究
王桂侠,万劲波,赵兰香
论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典型科技智库的基础上,梳理了科技智库及科技智库影响力的理论认识,构建了科技智库影响力界面模型,剖析了科技智库与影响对象的界面沟通机制和影响力发挥的外部条件,最后从创新能力、产出效率、产出效果、衍生效果四方面提出科技智库影响力提升建议。
2014 Vol. 0 (12): 50-55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102 KB)  ( 253 )
       产业研究
56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特征分析
孙赵勇,任保平
基于图论最大权重生成树原理的投入产出定性分析和网络关系动态演化模型可以分别从比较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刻画产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本文基于1995年和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基础树,比较静态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并采用主体调整网络演化模型,估计这15年间中国产业结构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关键生产部门没有发生变化,农林牧渔和采矿业、化学工业在产业体系中仍居于关键地位;中国产业结构得以改善,产业链条延长,部门关联度加深,产业波及源对相关产业的波及效果明显增强。
2014 Vol. 0 (12): 56-61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922 KB)  ( 215 )
62 基于指标数值变化的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徐建中,曲小瑜
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数值变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13个典型制造业行业2010年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环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14 Vol. 0 (12): 62-67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921 KB)  ( 168 )
68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态势的国际比较
刘艳梅,余江,张越,陈凯华
本文基于专利文献计量方法,从定量角度比较分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的国际态势,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对中国和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趋势以及主要国家的专利竞争态势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同时探索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先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美国和日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产出大国,中国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公开的专利数量急剧增长,个别产业专利产出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日本,但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美日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4 Vol. 0 (12): 68-74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1496 KB)  ( 230 )
75 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
韩先锋,惠宁,宋文飞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研发技术进步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在考虑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研发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印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成立;(2)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其对工业行业研发技术进步有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也表明“波特假说”在中国工业行业成立是有条件的。最后,本文提出了环境规制与研发技术进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0 (12): 75-79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797 KB)  ( 271 )
80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陈超凡,王赟
本文首先通过GL法与AR法对各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并对高品质垂直型、低品质垂直型、水平型三种产业内贸易形态进行划分,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依然以低品质垂直型贸易类型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后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和脉冲函数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正向显著,但行业间存在差距,且高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冲击作用最为明显。
2014 Vol. 0 (12): 80-86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1063 KB)  ( 241 )
       区域研究
87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绩效分析
程李梅,陈聪,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2014 Vol. 0 (12): 87-91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804 KB)  ( 180 )
92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科技园区研发投入时滞研究
王育宝,姚小翠,胡芳肖
本文基于陕西国家级高新区1998—2009年数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从整体和分区两个层面揭示了研发投入时滞对园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根据滞后期调整园区研发投入的措施。
2014 Vol. 0 (12): 92-97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874 KB)  ( 161 )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98 从中美高校知识流动对比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特点
李修全,玄兆辉,杨洋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美国高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向社会的知识流动在总体规模上高于美国高校,但显性知识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过低,知识流动结构失衡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2014 Vol. 0 (12): 98-102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919 KB)  ( 259 )
103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测度的计量模型研究
严威,俞立平,孙建红
本文在传统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基于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经济增长的全新路径,测度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首先测算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γ),接着分别估算科技投入对科技成果的弹性(σ)和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弹性(η),最终得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σ·η/γ)。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科技成果的贡献较大,但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不高,从而导致了我国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偏低。我国政府在增加科技投入总量、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
2014 Vol. 0 (12): 103-108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840 KB)  ( 214 )
109 以农业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于河北省迁安市的实地调研
陈诗波,唐文豪,王甲云
河北省迁安市通过重新组建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变了传统农技服务效率低下的局面,摸索出一条以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来配置基层农技推广资源和开展技术服务的新路子。
2014 Vol. 0 (12): 109-113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917 KB)  ( 154 )
       人才研究
114 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要突破工资总额限制
丁明磊,侯琼华,张炜熙
本文在工资总额的作用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工资总额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奖励,以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学研科技人员互聘交流等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突破的政策梳理和国外经验的借鉴,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鼓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奖励进行规定或约定;对几类人才岗位设置不计入工资总额或给予倾斜;人员奖励与工资总额若干协调方案;开展工资总额赋权试点。
2014 Vol. 0 (12): 114-118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837 KB)  ( 191 )
119 真实型领导、组织支持感与新生代研发人员敬业度的关系研究
朱永跃,夏正晶,马志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真实型领导与组织支持感和新生代研发人员敬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与敬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真实型领导的各维度与组织支持感的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的各维度与敬业度的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组织支持感在真实型领导与敬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2014 Vol. 0 (12): 119-124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861 KB)  ( 189 )
125 我国农技推广人员的高职业忠诚度及其原因分析
杨璐,何光喜,赵延东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技推广人员的职业忠诚度问题。发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具有超高的职业忠诚度和工作、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超高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消极”的忠诚,“能力洼地”效应和“相对满意”效应是其重要的成因。而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建议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同时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收入水平,慎重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并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2014 Vol. 0 (12): 125-130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1138 KB)  ( 178 )
       研究与探讨
131 高校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管理实践——以清华大学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为例
华琳,冯伟,郑臻,王京
本文阐述了高校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高校承担重大专项任务面临的突出难题。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例,结合清华大学在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实践,提出高校应当坚守知识创新的阵地,同时积极探索科研管理改革、以适应重大专项的新特征,促进建立稳定、可持续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
2014 Vol. 0 (12): 131-135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959 KB)  ( 149 )
136 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反思——以光伏产业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
张楚,黄涛,刘晶,沈家文
本文以光伏这一新兴产业的两个典型案例——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分析中美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方式,以及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发现,政府干预扶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但同时,过度扶持会造成企业盲目扩张等问题。相比于美国,中国的产业环境尚不完善。因此中国政府在未来新兴产业的培育上,一方面可以采用直接方式对新兴产业的企业给予优惠补贴,另一方面,则应重点从研发、市场需求、融资环境、产业引导和进退出机制等方面培育新兴产业的软环境,从整体上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4 Vol. 0 (12): 136-140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1018 KB)  ( 181 )
       国际研究
141 基于来源-执行的中美研发经费效率评价研究
赵宏志,刘凤朝,姜滨滨
依据R&;D经费的来源结构和执行主体差异,构建来源-执行分析框架,利用并联结构的DEA模型测算中美两国不同来源R&;D经费的执行效率,分析效率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中美两国不同来源的R&;D经费使用效率演化路径不同,而且其不同主体间使用效率也存在差异;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执行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的差异是其产出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4 Vol. 0 (12): 141-146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908 KB)  ( 178 )
147 中美资本市场融资效率比较研究
闻岳春,唐学敏
本文从服务科技创新的角度,对中美两国资本市场融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资本市场融出资金方面,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出资金的效率较为接近;而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时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我国应努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场外资本市场。
2014 Vol. 0 (12): 147-153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973 KB)  ( 168 )
154 基于专利特征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权稳定性比较研究
邓洁,余翔,崔利刚
1985—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共计做出2035项发明专利无效审查决定。对这2035项无效审查决定所涉及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被维持有效的情况及专利特征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发明专利稳定性整体上高于国外发明专利,但国外专利权人运用撰写策略保持专利稳定性的能力更高。国内外发明专利的专利年龄、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IPC分类数这几项专利特征的分布,在稳定及不稳定两种状态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2014 Vol. 0 (12): 154-16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067 KB)  ( 203 )
京ICP备10036465号-14
版权所有 © 2014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207室(100038) 电话:010-58884593/58884590/58884591 邮箱:zgkjlt3814@casted.org.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